本計算基于農業生產作物的桔稈,經過人工處理成型(粒狀、塊狀或棒狀).以便于儲存、運輸和使用。
主要農作物秸稈:玉米、大豆、小麥、水稻、高粱以及蔬菜桔梗。
(二)生產工藝過程
秸稈成型顆粒燃料是經過秸稈收集干燥_粉碎壓縮成型等工藝,把秸稈原料壓制成的顆粒狀燃料。 工藝流程設計
(三)基礎數據
1、設計規模:年產2萬噸秸稈成型顆粒;秸稈的平均臺水率為20%,最終產品含水率14%,燃燒值為3700Kcal/kg。
2、固定資產投入:設備46萬元,生產廠房及原材料庫房60萬元。
3、職工人數:23人(兩班生產);年平均工資18000元/人。
4、原材料、電費:秸稈0,06元/公斤:電0.89元/千瓦時。
5、企業所得稅稅率:25%。
農作物秸稈可以經過秸稈顆粒機、秸稈壓塊機壓制成生物質顆粒燃料飼料。
二、企業成本測算
經測算正常生產年度企業總成本合計296.50萬元,平均單位成本費用148 25萬元。具體項目如下:
1、算產成本:
2、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具體見下表
3、總成本費用及平均單位成本費用
總成本費用為296.50萬元/年,平均單位成本費用為295.50÷2000x l0000= 148.25元/噸。
4、成本對比分析
秸稈的發熱量為3500千卡/kg,標煤的發熱量為7000千卡/kg,而原煤的發熱量一般為5000千卡/kg,目前哈爾濱市的售價為800元/噸。1噸秸稈相當于0.7噸原煤的發熱量,0.7噸原煤為560元。由此換算可知,假設秸稈成型后每噸售價300元,每噸秸稈要比用煤要節省260元。由此可見,僅從價格上考查,成型(顆粒)秸稈要比原煤的成本低得多,其經濟效益可觀,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三、成本控制
(一)實行全員成本管理
不論是企業主管、生產或財務負責人,還是全體員工都應樹立成本意識。要進行全員成本教育,使大家明了企業成本與本職工作的關系,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填報原始數據聯系起來,獎優罰劣,進而造成人人關心成本,個個獻計獻策的良好氛圍。
(二)強化一線統計
全員成本管理,既是全面成本管理,又是全過程的動態管理。要糾正只抓產值、利潤等大指標,忽視一線質量和成本數據的錯誤認識。如果產品生產工藝落后,操作人員技術素質低,責任心差,不注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節省原材物料,必然導致材料與能源消耗過高,成本上升,影響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因此應設計科學、簡明的統計表格。產品生產過程是成本形成與統計的過程,對生產流程中的每道工序、每臺設備、每位操作者所發生的材料與工時消耗數據,都要及時記錄,準確填報。要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從本企業的產品與工藝、設備、人員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好適用于本企業的統計表格。并盡量為—線人員著想,表格要簡單明了,不生歧義,且提倡—表多用。
(三)選擇適宜的目標市場,定單生產
根據市場集中原則,應在全面市場分布和動態分析基礎上,選擇一個或少數幾個目標市場,投入企業全部力量。由于企業生產規模小,營銷能力有限,用于廣告宣傳的資金不足,撒開大網,浸海捕魚,必然難有所獲。而相對集中的市場可培育相對優勢,提高局部市場占有率,且能節省營銷開支,獲得相對完整的市場信息,以達事半功倍之效。訂單形成產銷網絡,既可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又能保證產品質量,且要特別重視按合同期限交貨,以建立良好市場信譽。訂貨生產能有效克服產品滯銷,加速資金周轉,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資金不足的困難。
(四)科學決策,降低非生產成本
企業的一切經濟和管理活動,都是有成本的,且最終會影響到產品成本。廣義的成本管理,既包括生產成本管理,也包括非生產成本管理。降低非生產成本,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既可能流于口頭空喊,又可能激發上下級和部門之間的矛盾。
1、建立一套成本控制績效評價體系,建立建全成本控制的規章制度;2.嚴格財務制度。對各種非生產性開支進行有效控制;3.非生產性開支包括行政費用、生活費用、銷售費用等。在實際運行中,應制定和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保證生產和銷售正常進行的前提下,使成本費用降到最低。
(五)建立科技基金,不斷降低產品成本
在企業利潤中規定適當的比例提留,做為科技開發基金,用于生產技術的提高和鼓勵科技人員創新。
1、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擴大銷售,在銷量上升的同時,銷售成本也就降低了;2、研究和探索降低生產消耗的技術和來之不易措施,降低生產成本;3、研究和探索節能途徑和技術,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秸稈成型(顆粒)經過秸稈顆粒機、秸稈壓塊機壓制生產而成的是利國利民的、環保綠色的能源產業技術,是值得推廣應用的。根據以上成本分析,其技術可行,投資小,成本低廉,環保利廢,通過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使企業進入良性循環,好項目取得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