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粒機環(huán)模與壓輥選擇
A、環(huán)模的選擇:
環(huán)模是顆粒機的重要零部件。它對制粒的電耗、產量、質量均有直接的影響。
在選擇環(huán)模時關鍵是要選擇適宜的模孔及其模孔的粗糙度。
當新的環(huán)模投入運轉時,檢查顆粒機的生產能力和顆粒的質量。如果既不能達到標準,其它操作指標又不正常,則表明所選用的環(huán)模與生產的產品不相配。
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就應重新衡量環(huán)模的規(guī)格或產品的配方。僅一只環(huán)模不可能適用于所有的產品,使其既能達到最高生產能力,又能達到最優(yōu)質產品。
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均受到環(huán)模設計的影響。除環(huán)模的厚度以外,選用時還要考慮擠壓孔的規(guī)格,如:進口錐孔、錐孔深度、錐度擠壓孔的長度、出口錐孔的角度及深度等,他們都必須適用于要制粒的特定的原因。
補充水分和熱氣(蒸汽),可使大部分飼料增加韌性,或易于粘結,在適用較薄的環(huán)模時,可以提高產量。
對于給定的環(huán)模,飼料粒子越小,則顆粒硬度越大。
![顆粒機 顆粒機](http://sxktls.com/uploads/allimg/120919/1-120919204514a4.jpg)
制粒機的主要工作部件為壓模、壓輥,有平模制粒機于環(huán)模制粒機二種。常見模孔型式有直形孔、階梯形孔、外錐形孔和內錐形孔。
不論是平模式還是環(huán)模式制粒機,其壓(環(huán))模和壓輥都是最重要的工作部件和易損零件。
1、模厚度:模厚決定于物料特性和模孔孔徑,壓制不同的飼料需要采用相應的最佳長(深)徑比,以獲得高質顆粒。
2、模孔形式:直形孔和階梯形孔適于加工配合飼料,外錐形孔宜于加工脫脂糠、椰子棕櫚粕等高纖維的飼料;內錐形孔適宜加工牧草粉類體積大的飼料。
表9-3不同類型飼料的適宜模孔直徑和深度范圍
注:當油脂添加達到1%-2%時,往往需要采用此厚度。
壓模工作表面的開孔率的大小,對壓粒機的生產有很大的影響。在考慮壓模有足夠強度的條件下,盡量提高開孔率,環(huán)模模孔的排布如圖所示;也有按等邊三角形布孔,此時,相鄰三孔的中心距相等。
模孔的形狀除前面提及的形式外,進料孔口的大小及結構形狀對環(huán)模有很大影響。進料孔口直徑應大于孔徑,這樣有利于物料進入模孔并減少入孔阻力,進料口面積與模孔橫截面積之比稱為壓縮率。小模孔壓縮率可以小些,大模孔壓縮率可大些。進料孔口有3種形狀:直孔口、錐孔口和曲線孔口。前蘇聯(lián)學者研究指出,以曲線孔口為最優(yōu),錐孔口次之,直孔口最差。試驗表明,用曲線孔口可降電耗26%,提高生產率11.2%。壓模材料國外一般用鉻鎳合金鋼(相當于我國1Crl3、2Crl3不銹鋼)整體鍛打或滾壓加工而成。經車削后鉆孔,鉆的孔要合格證孔距相等和高的開孔率。模孔是由專用機訂加工,鉆孔后再進行光整處理,然后粗加工端面。經加工后再進行氮化熱處理,表面硬度達肖氏700-800。再粗研孔內壁達到要求的粗糙度Ra1.6。最后精加工端面。
壓輥是用來向壓模擠壓物料并從模孔擠出成形。為防止“打滑”和增加攫取力,壓輥表面采取增加摩擦力耐磨的措施:通常采用在輥面上按壓輥軸向拉絲。鑒于壓輥與壓模的直徑比約為0.4:1,兩者線速度基本相等,壓輥的磨損率比壓模高2.5倍,故壓輥的硬度應高于壓模,所以壓輥的一般采用合金鋼制造。現(xiàn)也有用碳化鎢焊輥面,既增加了摩擦因數(shù),又增加耐磨性。據(jù)資料介紹,其使用壽命比拉絲輥面高3倍,國外模輥耗量為1:1,模輥要同時更換;如模輥僅換其一,將加速其磨損。我國目前模和輥的耗量約為1:2,應舍輥保模。
壓輥的結構如圖所示,環(huán)模制粒機壓輥個數(shù)為1-3個,一般為2個。
壓輥與環(huán)模間應保持一定間隙,一般為0.1—0.3mm,壓制草粉時可加大到0.5mm,壓粒間隙過大會影響制粒機的生產率,甚至完全壓不出顆粒;間隙過小會加速壓輥與壓模之間的磨損,減少使用壽命。通過調節(jié)壓輥偏心機構,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模輥間隙。
C、環(huán)模問題現(xiàn)象:
1、產量下降
――壓模工作面壓延
――制粒室斑點/刻痕
――減壓孔制粒
――壓輥需要調整
2、質量下降
――調質-粉率
――壓模工作面壓延
――有效厚度降低
――過多的蜂窩孔
――模孔狀況-斑點/刻痕
――嚴重磨損的壓輥
――已磨損的刮刀和勻料器
3、給機器在裝上或卸下壓模時要仔細進行檢查
――壓延和斑點/刻痕――產量降低的最普遍起因
――卸下舊壓模時檢測夾緊面的磨損能防止破損
――檢查工作面磨損型或以查清飼料層的較差分布
――檢查刮刀和勻料器
4、除了壓模,壓輥維護是得到最大壓模壽命的關鍵
――定期檢查壓輥的不正常磨損、凹坑和/或sltting
――壓模壽命的最重要因素可能是輥子的安裝和調節(jié)
――壓輥潤滑是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jù)壓模更換的頻率和次數(shù),應努力總用新壓輥配合啟動新壓模
――經常旋轉輥類,盡量使其變頻均勻
5、在處理環(huán)模時應注意以下諸點
――不要讓制粒機連續(xù)數(shù)分鐘無料空轉
――每當顆粒飼料生產結束后,當換模時,或者停歇時間較長時,就必須用燕麥、玉米或含油物料將環(huán)模孔內的物料頂出,切勿殘留配合飼料在環(huán)模孔內,不則會腐蝕孔膜殼
――定期檢查環(huán)模的磨損情況。若環(huán)模寬度上的上下磨損不一致,則可以將環(huán)模調轉180°
――若發(fā)現(xiàn)模孔被壓得封了口,則須重新進得模孔擴口
――在安裝前,應將螺紋孔內的物料和污物清除干凈
――折斷的螺栓應立即除去,換上新的
6、壓輥維護
――遵守正確的潤滑步驟
――檢查不正常磨損,尤其是凹坑或slutting
――配用新壓輥啟用新壓模
――旋轉壓輥以均勻分散磨損
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秸稈顆粒機、木屑顆粒機是客戶們選擇設備的最佳的選擇。
環(huán)模與壓輥檢查
保存準確各完全的生產噸數(shù)記錄便可對單個環(huán)模進行研究,并且這些資料匯集在一起可以加強對技術特性的正確回顧總結。
A、各種類型壓模的統(tǒng)計與名詞:
1、最重要的結果是生產噸數(shù)。
飼料顆粒機飼料生產噸數(shù)是估價成本及生產性能的基礎。
2、運行小時數(shù)是同等重要的統(tǒng)計數(shù),因為它詳細說明了產品以何種速率流過壓模。
3、金屬雜質對壓模是一個潛在的破壞源。
4、磨損厚度對顆粒質量和產量均有很大影響。
5、壓延是一種壓平作用,會封閉模孔進口顆粒機環(huán)模,降低產量并增加對壓模的壓應力。
6、蜂窩狀是部分壓模磨損狀態(tài)良好、維持穩(wěn)定產出的表現(xiàn)。
7、蝕斑是壓模不耐腐蝕的一般結果,腐蝕發(fā)生在制粒室,會降低產量。
8、刻痕是強磨蝕材料在制粒室磨蝕成向槽形成的。
9、夾緊面表用了壓模匹配面的狀態(tài)。
10、破損三種形式發(fā)生:
a、環(huán)向破損與壓模壞強度有關
b、爆裂發(fā)生于壓模某部分從壓模上脫落時。通常存在環(huán)狀破裂。
c、法蘭破壞是劇烈或拉張運動的結果。
B、名詞注解及顯示的問題:
磨損厚度(深度)
任何已磨損壓模最引人注目和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壓模正面所受表面磨損的深度的定義是從標志初始壓模表面的水平面到壓模正面的垂直距離。這個數(shù)據(jù)在三個不同部位被記錄下來:環(huán)錐區(qū)、中心區(qū)和套軸區(qū)。
從壓模正面的前三分之一處測得,中心和套軸區(qū)讀數(shù)在它們的相應區(qū)域與壓模表面的交界處的三分之一位置測得。一個好的標準衫方法是在壓模精確的中心部位和至每一法蘭邊列孔處進行測量,這有助于保持測量的恒定性。取這些位置的唯一例外是如果一個區(qū)域有特別深的磨損帶,則測量應放在最深點。
為測得讀數(shù)先簡單地除相應孔內的顆粒。刮除多余油脂、沉積和別的可能防礙正確測量的顆粒,確保外表面清潔。用一個測微計或小直徑圓棒,從模孔出口端插入測微計的深度標尺或小圓棒,直至它從模孔入口端出現(xiàn),在模孔出口端給圓棒作記號或檢查測微計表盤讀數(shù)。你已經測出了留存的壓模坯厚度,這個測量值可以從初始坯厚減掉,以得到磨損濃度,這種測量應以千分之英寸給出。
磨損深度測量值給出了有關飼料分布的重要信息,可以評價壓模哪一部分磨損最深,這種測量還指明了磨損刮板和勻料器以及不均勻磨損的壓輥殼的情況。
壓延
壓延是壓模工作面孔進口處平延封閉的一種狀況。這種延展作用極大地影響顆粒質量和壓模產量,常使兩者都降低。壓延的起因是施加于壓模表面的力超過了壓模材料的強度,壓輥調節(jié)和某些類型飼料會在壓模表面施加額外應力形成最初的壓延。對于Mor—Ton和合金壓模,壓延發(fā)生的似然性隨磨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為暴露出了更大量的較軟材料,圖示
為常見壓延斷面及壓模表面外觀。
蜂窩現(xiàn)象
蜂窩的形成是制粒原料磨蝕的結果,它加大了壓模表面孔的進口。這種作用最嚴重時可能導致兩孔進口間壁的嚴重減少,頂部間壁從直線到圓形的蜂窩特性使物料易于流入模孔中。蜂窩在中等狀態(tài)時,是一個生產性能良好的壓模的標志,并且是加鉻材料的特征。圖示表明了一般蜂窩斷面及壓模表面狀態(tài)。
金屬雜質
金屬雜質指飼料混合物中的任何外來物,它從某種途徑進入到了制粒喂料系統(tǒng)。這些外來物取可能的是鋼屑,這些碎屑卡進壓模孔中干擾飼料的正常流動。其它雜質如石塊、大塊骨頭和塑料袋也可能進入壓模堵塞許多模孔。
斑點
斑點是腐蝕形成的一種狀態(tài),它是壓模中水分、熱量及飼料共同影響的結果。斑點以很小的微腐蝕點再現(xiàn),隨著壓模的繼續(xù)增大。斑點減少了壓模流量,降低了壓模產量,并經常降低顆粒質量,因為它使模孔內生產了粗糙表面,生產方形顆粒的壓模尤其如此,因為它更易于受斑點影響。
這種狀態(tài)可以觀察到,辦法是去除一個孔中的飼料,在模孔進口置一個燈,照亮一個孔,從孔出口處往孔里看下去,孔壁上會有反照,此時早期斑點在孔內壁上顯現(xiàn),就象小的針剌痕,更嚴重的斑點也將顯出,象大污泥點一樣。
警告:要使用試管清潔器或管子清理器,確保所有沉積都從孔內壁清除掉。
刻痕
刻痕是沿孔壁的縱向線痕,這種痕跡是由于高磨損性的顆粒原料穿過模孔時劃過孔壁而形成的。很常見的是,刻痕作為過去早期慧星形斑點的結果而發(fā)生,起初是斑點,尾巴是物料通過斑點區(qū)時劃痕形成的。嚴重刻痕將降低壓模產量并降低顆粒質量。這種情況要以觀察到,辦法是清理一個孔中飼料,在模孔進口置一燈,照亮一個孔,從孔出口往孔里看下去,可看到孔內壁上的差別,早期劃痕象小刻線一樣出現(xiàn)在孔壁上,更大的刻痕象大溝槽一樣顯現(xiàn)。
警告:使用試管或管道清理順確保所有沉積都已從孔壁上清除干凈。
卡緊面
任何壓模檢查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套軸法蘭夾緊面的檢查。如果臨近的磨損部件諸如卡箍和耐磨襯圈沒有進行適當?shù)木S護,這些區(qū)域通常是壓模破損的原因。因此,檢測夾緊面的全部目的是控制對設備其它部件的破壞。有四個表面需要檢測:松卡箍表面,卡箍底面,摩擦圈表面和鍵槽。
松卡箍表面
“松卡箍表面”一詞指與夾緊面配合的壓模套軸法蘭的前端。影響這個表面磨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尺寸不足的確良套軸法蘭,磨壞的制粒機套軸,磨損的壓模卡箍,已磨損的摩擦圈和磨損的鍵槽等。找出磨損的起因有必要測量其余表面。
一個已磨損的套軸會引起松卡箍面和接縫面的磨損,接縫面與套軸連接,正對松卡箍面。這兩個面上的磨損都可能說明需要更換套軸了。
當然,下次套軸應受到仔細的檢查。
一般,松卡箍面上的磨損是磨損的壓模卡箍引起的,應使用為壓模提供的適當?shù)哪p測規(guī)去檢查卡箍。清理掉表面抗粘物料或銹跡后,可以觀察到這種情況,磨損處看起來象拋光的金屬。確定磨損的一好辦法是看該表面先前制造過程中拋光,還是硬車削的,確定了產品類型,磨損就可測量了。
卡箍底面
當壓模、套軸、卡箍或三者共同的磨損變得非常嚴重使卡箍內側擦到套軸頂部及壓模套軸法蘭頂部(卡箍底面)時,卡箍落底就發(fā)生了。從表現(xiàn)清理掉抗粘物料和銹跡就可觀察到這種現(xiàn)象,磨損處象磨光的金屬。一個好的測方法是看制造過程中該表面是拋光的還是硬車削加工的。
摩擦環(huán)表面
摩擦環(huán)表面一般稱為壓模導向面,這個表面上面邊著插入套軸的摩擦環(huán)。拋光和車削類型與前面提及的相似,依賴于產地。這個表面磨損可能是由于安裝一個已經磨損的摩擦環(huán)或尺寸偏小的導向直徑引起的。導向面尺寸偏小的情況并不經常再現(xiàn)。這些表面的多數(shù)磨損是由于新壓模使用舊摩擦環(huán)安裝而引起的。該表面磨損表明摩擦環(huán)應立即更換,該表面磨損還說明壓模松了,并經常可能是設備其它表面磨損的起因。清理掉該表面的抗粘物質或銹跡可看到這種現(xiàn)象,磨損處看似拋光金屬。
鍵槽
鍵槽是壓模導向部分的凹陷區(qū)域,內裝鍵并提供壓模轉動時的驅動力。這個表面只有在壓模松動或鍵尺寸小時容易磨損,且在安裝之初就開始了。鍵槽所受的敲擊效應是由松動的鍵引起的。當鍵支撐在鍵槽時,鍵槽內壁會產生拱形效應。
環(huán)模爆裂分析:如圖:
1、環(huán)模所用的國產材質性能不穩(wěn)定,不均勻,有局部內應力存在(由毛坯供應商賠償損失);
2、環(huán)模的開孔率太高(應客戶的要求),造成環(huán)模自身的強度、韌性下降;
3、環(huán)模的厚度太薄(客戶提出不要釋放段),以致環(huán)模強度下降;
4、環(huán)模在運行過程中,被硬物強行擠壓(如落在制粒腔內的軸承滾珠等金屬物)所致;
5、環(huán)模在安裝過程中有偏心狀態(tài)或緊固不均勻受力(與壓輥總成等在同心位置)造成環(huán)模不斷承受單向沖擊所致。
環(huán)模的安裝與操作:
A、環(huán)模的調整:
通過遵循幾個簡單的規(guī)則就會使壓模延長壽命并會從壓模獲最大的生產率。不要用錘子敲打壓模或掉在硬表面上不濫用壓模。如果安裝壓模需要用力,請使用塑料錘或本頭塊。用鍵把壓模固定在主軸上,并用壓模夾持器固定就位。為適當安裝,使壓模和主軸都具有清潔的表面,維護是很重要的。
必須始終用壓模夾持器將壓模牢固地固定住。磨損的壓模夾持器或軸墊不可能使安吻合和正常運行。在這一點上松馳配合會引起壓模、壓輥和傳動機構的繞曲和過大的應力。
如果軸墊壞損應予更換。在安裝新壓模時要用測量儀表檢查壓模夾持器,它是同新壓模一起發(fā)運的。
磁鐵、切刀以及其它清潔用裝置對壓模的壽命是極其重要的。要定期地清理和檢查這些裝置以確保他們不斷地從進料中清除金屬和其它物質。由于有外來雜質而對壓模進行定期檢查是十分可取的。對已嵌在壓模中的雜鐵屑應該通過從壓模孔外端沖孔或打眼除掉。
壓模的保養(yǎng)同于手槍筒膛的保養(yǎng)。壓模孔是經仔細加工和高度拋光過的。如果要保持最大的制粒生產能力,就必須維護壓模孔的表面。如果制粒機要停車半小時以上或更換壓模的話,應該用油質混合物充注壓模。
當將壓模從顆粒機上卸下來時,要把它貯放在干燥區(qū)。當接收到新壓模時,也要貯放在干燥的地方以避免生銹。
移除壓模
1、確保壓模充注油質混合物
2、從壓模上卸下切刀
3、打開制粒室并卸下進料漏斗
4、使壓輥遠離壓模
5、卸下壓模夾持器
6、從制粒機上拆除壓模。如果不容易松動,就從壓模和主軸之間的縫隙撬開。
7、貯存在干燥的地方
注意:有關調整切刀和壓輥及拆除壓模和軋輥的更詳細的方法,請參閱你那種型號制粒機的制造者手冊。
B、壓輥的調整
壓輥的精確調整對達到最大生產能力和延長壓模與壓輥壽命是很必要的。松馳的壓輥調整會降低生產能力和發(fā)生堵塞。緊的壓輥調整會導致壓模壓延和導致過度壓輥磨損。由于壓輥調整不良,所以會使壓模破損。
在熱處理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定量變形,就是壓模的表面留下一些凸起點。這種形式的調整防止軋輥機和壓模之間金屬對過分接觸,但是要施與充分的壓力以保持高的生產能力。
C、制粒機操作人員檢查表:
1、飼料名稱
A壓模數(shù)據(jù)。壓模孔的大小和厚度
B顆粒或碎料飼料?
2、料倉分布
A從中提出粉料的料倉號
B成品的料倉號。料倉是空的嗎?
3、設備檢查
A所有的電動機都在運行嗎?
B制粒機喂料器的變速裝置復原到最調整值嗎?
4、預防污染
A將開始生產的料排在地面上來使物料進入冷卻器之前沖洗制粒機喂料器和壓模。
5、獲得最大生產能力和最高質量的運行條件
A檢查溫度計以獲得最高溫度。
B通過抓起一粒剛剛壓制出模的飼料顆粒并放在姆指和食指之間擠壓看看油灰或膠質的稠粘度(蒸汽和/或糖蜜)來檢查熱顆粒水分的適當添加量
C檢查用于測量電動機荷載量的安培計。
D檢查熱顆粒以校正刮刀調整。
E檢查冷卻器。確保立式冷卻器的兩個料塔都在出料。確保調整臥式冷卻器速度以獲得理想的載料厚度,而且載料厚度均勻。
F檢查破碎機。調整軋輥以獲得正確的尺寸。確保軋輥平等行裝配。
G當細粉開始回時,重新調整蒸汽速率和進料速率。做與A、B和C項內檢查。
H做生產能力檢查。
I在生產表上記錄數(shù)據(jù)。
注意:當按批次順序啟動制粒機時,千萬不要在仍是前一生產批次喂料器調定位下啟動制粒機。
把喂料器重新調整到比較小的喂料調整范圍。當對特定產品已經操作機器幾次后就能以較高的調整值啟動機器而不必擔心堵塞。你就會憑喂料器的調整值和調整蒸汽檢驗,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制粒機形成批量生產。
D、起動新壓模
要慢慢起動裝配有新壓模的顆粒機。把喂料器的變速傳動調整到最低調定值;以能以最低的進料速率經調質器流入壓模。
排出蒸汽供應管線內的冷凝液的避免水團進入調質室。起動各臺電機包括主電機器電機和喂料器電機。在開始起動壓模時不要添加蒸汽,以使壓模孔能注入干燥的物料,檢查一下測量主電動機荷載的安培計,若沒有達到滿載,提高喂料器轉速,直至它顯示為止。這時稍微打開蒸汽閥,幾秒鐘內電流量就降回來。如果電流量下降,就提高轉速并重復增加直至達到最大荷載的80%-90%為止。要記住,當打開蒸汽閥的時候,量不會立即下降,因為物料到達壓模對制粒所需動力產生任何影響要費幾秒鐘的時間。
按這個降低了的荷載喂料量操作制粒機2小時,以使壓模孔高度拋光,然后將制粒機調整到滿荷載。請注意,在起動新壓模時喂料器和蒸汽閥的調整幅度要小。
E、制粒
制粒過程的真正中心是壓輥挾入點或飼料在軋輥和壓模間的楔形區(qū)。在制粒過程中幾乎所有其它設備都是它的――制粒最關鍵部分的輔助設備。
有三個壓力點:
1、作用于物料上的軋輥將物料擠壓入壓模內。
2、壓模自身具有一種阻力,這種阻力能阻止料流通過壓模上的孔。
3、由輥子施加的壓力同配方中自身產生的摩擦壓力相結合。這個壓力使物料擠壓在并防止物料在輥子的前面沿著壓模的表面噴射出來。
在我們提高變速傳動或控制的調整值和增大制粒機的進料量時,就在輥子前面成例地增厚物料量。換句話說,就是要有較大的力把物料推入壓輥挾入點,而不是落入壓內。這通常導致制粒機堵塞。這種堵塞或飼料團會在輥子的前面形成,使輥子的碾磨并推入壓模孔內的能力受阻。因此,要防止飼料驟增進入制粒箱內。
在通過壓模表面和進入壓輥挾入點時,飼料的分配是非常重要的。料的分配是個難題,并且會導致料層太厚,再次防礙軋輥推動料進入壓模孔內的能力。這必然降低生產量。這就是為什么關鍵的是要定期進行軋輥調整。記住物料流經壓模導致壓模磨損,離軋輥越來越遠,將軋輥調整到一個點,以使軋輥能轉運。
制粒是能力和知識的日常實踐。在大件設備對完成制粒過程是很必要的同時,很明顯生產出高質高量顆粒飼料方面操作的人員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他必須熟悉制粒過程,而且能夠在個別的日子里對周圍的溫度、濕度、配方變化、配料組分的調質和這些拼料的結合或吸收水含量進行多次調整。對于個人來說,操作一臺制粒機可能是一種嘗試的過程、難的過程,或者是一種偉大的挑戰(zhàn),它基本上成為他認為是最佳方案的選擇。
由于在批生產結束同時在批生產開始產生有一樣多的劣質產品,所以操作人員必須對制粒過程的所有階段都給予適當?shù)淖⒁狻?br /> F、制粒設備的維護
喂料器:喂料器的潤滑――每周檢查一次變速傳動裝置的油位并給軋輥鏈條加少量潤滑油。每天要潤滑喂料器襯套的端部。每月要潤滑一次喂料器螺旋軸承一次。
調質器:將檢修清理門在調質器的一側,以便無需卸下混合器軸就可檢查和清洗混合器。
潤滑:每月給混合器各端的軸承上一次黃油。
進料滑槽:進料滑槽利用重力自流將料從調質器混合器載送到壓模槽內。為了有效完成這件工作,必須使滑槽保持清潔和無壓痕。如果在進料滑槽內放置磁鐵的話,每次開機后都要清理以除掉聚集的金屬。
導流板:導流板的作用是為了使錐形漏斗保持有清潔的表面,并確保使物料均勻地布給壓模,保持物料中無結塊,防止注入壓模。
主軸和傳動總成:多數(shù)型號都是使所有傳動裝置浸在潤滑油中運行的,每年只需要油兩次。對于新型號來說,前面的主軸軸承每運行8小時就需潤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