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秸稈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資源,如果可以其中回收經秸稈粉碎機粉碎然后再經過秸稈壓塊機、秸稈顆粒機、飼料顆粒機壓制成生物質燃料飼料供燃燒和牲畜食用不是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么,而且,如果拿到外面銷售老百姓也可以增加收入。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畜牧業和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一種將秸稈加工成壓塊飼料的新技術應運而生。這種秸稈壓塊飼料技術,是利用機械設備,先將秸稈切碎,然后預壓縮,最后將秸稈擠壓成“壓縮餅干”一樣的塊狀飼料。中科院有關專家對該項技術進行鑒定后認為,此項技術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有可能引發畜牧業一次革命,它對于促進秸稈的轉化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我省農機局初步試驗,將秸稈加工成壓塊飼料具有突出的優點:
首先,秸稈加工不與種植作業爭農時,可以實現王廠化生產,全年進行加工。因為加工壓塊飼料合適的水分吉量是14%~18%.需經過晾曬擱置一段時間才能加工,不象青貯飼料必須利用秸稈青綠時期進行青貯,時間緊,與農業爭機械、爭勞力。
其次,壓塊飼料加工過程中經過熟化工藝,擠壓過程中秸稈溫度可達到90~130℃,使飼料由生變熟,有特別的焦香味,無毒無菌,牲畜采食率可達100%。另外,加工過程中還可添加鈣等微量元素和其它營養成分制成高質量的飼料。壓塊飼料的原料還可以使用稻草、麥秸、牧草等。
第三,秸稈經壓塊體積減少到原來的1/6~1/8,便于貯藏和運輸,儲存期可長達6~9個月。
第四,可以提高畜產品品質和產量。據鹿泉市養殖場對50來頭牛10個月喂養試驗,奶牛產奶量提高16.4%.牛奶內脂肪量增加0.2%;肥牛增肉率為15%,生長加快,出欄周期短。
第五,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首先老百姓可以從賣秸稈中獲得一定收益,每噸秸稈可獲收購價60元,農民樂意接受;其次飼料加工單位有較好的效益,每加工1噸壓塊飼料可獲利潤100多元,加工單位也有較高積極性。
第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農業結構調整農區畜牧業要有一個大發展,對飼料需求量很大。我國畜牧區由于載畜量過大,草原風化沙化嚴重,飼料也有較大缺口。另外,國際上牛病影響,對進口我國秸稈壓塊飼料前景
河北省委、省政政府導非常重視秸稈的綜臺利用工作,多次指出“秸稈禁燒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要在秸稈綜合利用上下功夫”。我省農業農機部門,根據省領導指示,在以前機械化秸稈還田取得巨大成績的基礎上,把秸稈壓塊飼料做為秸稈綜合利用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多次論證,終于實現了“秸稈機械化壓塊(飼料)技術”示范立項。省財政廳投專項資金160萬元予以支持。由省農機局牽頭,省農機推廣總站具體負責,在全省第一批設立了5個試驗示范點,即元氏、定興(李郁莊省農機化示范園區)、永清、涿鹿、成安縣。并規定引進秸稈壓塊成套設備。現各試驗示范點壓塊設備均已安裝調試完畢,定興、成安、元氏縣已開始正常生產,每小時生產量1.2~2t,壓塊飼料已銷往壩上、內蒙等地,產品供不應求。
省農業廳充分認識抓好秸稈機械壓塊飼料工作的重要性,不僅把它作為解決秸稈綜合利用,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減少環境污染的新舉措,而且站在“三個代表”高度,將其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機化的新機遇、實現農機產業化的重要途徑來抓。成立了壓塊飼料技術示范項目領導小組,下設推廣、銷售、研制開發3個組,并由局、站長對5個試點分包,實行目標責任制。加強巡回督導和技術服務,并請機械、飼料專家對機械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近期,省農機局和省農機推廣總站對壩上地區和支援內蒙、北京、天津等地區的壓塊飼料試喂情況進行了調查。從總的情況來看,在牲畜飼料轉換過程中需有一個適應期,飼喂綿羊效果較好,對壓塊飼料比較喜愛吃;而奶牛、肉牛適應期約需1周左右,但添加一定精飼料混喂效果更好一些,有的喂食率可達100%。
項目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生產效率還達不到設計要求(30t/d)。其原因一是設備還存在除塵差、排熱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需進一步改進提高:二是沒有烘干設備,秸稈由于天氣問題含水率較高,達不到加工所需要求;三是個別試點生產環節把關不嚴,有的使用霉變秸稈加工或壓塊飼料保存不善,影響產品質量;四是檢測手段差,缺乏檢測秸稈或飼料含水率等指標的儀器設備,質量難以控制和保障;五是資金不足,收購秸稈、占用場地需要較多資金,現資金步周轉困難。
按照“典型示范、改進完善、積極推廣和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思路,我省發展秸稈壓塊飼料,一是要進一步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形成產品系列化,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條件下生產需要;二是積極建立股份制或企業加農戶的形式,形成固定的產、供、銷產業鏈,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致富創新路;三是上規模、上質量,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形成規模優勢,使我省壓塊飼料不僅滿足省內需求,還要盡力打人省外和國際市場。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顆粒機、秸稈壓塊機、飼料顆粒機專業解決農作物秸稈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