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曾于“三夏”期間發出關于嚴禁焚燒農作物秸稈的通知,要求開展秸稈的綜合利用。許多有關秸稈綜合利用資料,表明秸稈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單就國內目前進入實用階段的利用途徑就達10多種。秸稈通過加工處理可作為飼料、燃料、肥料和工業原料等。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對于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是壓制顆粒燃料、顆粒燃料不錯的選擇。
1、秸稈的肥料功效
農作物生長中吸收的養分轉化為有機化合物后,50%~70%轉化為籽粒、果實、塊莖等,供人類直接利用。另有30%左右則滯留在作物的秸稈(莖、葉、蔓)中。據測定,玉米、小麥、水稻等作物秸稈中,干物質有機質含量為75%~83%.純氮0.75%.磷0.4%~0.6%.鉀0.7%~0.9%。若按糧食產量7500k8hm3,谷秸比1:2_5計算,所產秸稈的一半用于還田,則相當于每公頃土地增加土壤有機質6000kg,碳酸氫銨345kg,過磷酸鈣285kg,硫酸鉀150kg。可使土壤肥力大大提高,土地生產量增加15%~20%。堅持秸稈還田5年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可達1,5%_2qo。
2、秸稈的飼料功效
稻、麥、玉米等秸稈經青貯、氨化、微貯或干物粉碎發酵處理,可作為草食家畜牛、馬、羊的主飼料和豬、禽等的輔料。秸稈氧化處理后,lkg秸稈相當于0.4~0.5kg燕麥的營養價值;而利用微生物技術進行秸稈微貯,不但有相同效力,而且可降低成本,提高秸稈飼料的采食率,是農區畜牧業巨大的飼料“基地”。秸稈飼料化可使每hm’土地產出增加500 N1500元。近幾年,秸稈飼料化年增30%~40%.相當于節約飼料糧約800萬噸,直接經濟效益45億元,前景非常誘人。
3、秸稈的燃料功效
秸稈用于生產沼氣,每千千物質產氣0.45立方米,具有清潔、經濟實惠的特點。可緩解農區生活熱能對林區的需求壓力,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凈化生態環境。產氣后的殘留物富含腐植酸、氯、磷、鉀及作物必須的微量元素,是優質有機肥。沼液可作為魚餌料和牲畜飼料添劑,有免疫、增重作用,沼氣用于水果保鮮、孵化、養蠶增溫和烘干農作物等效果很好。沼液浸種、防蟲、做菇床培養料等實用價值很大。目前沼氣建池、沼氣利用技術已進入農家,是低投入高產出的實用技術。
秸稈經專用氣化爐汽化后,是優質、高效的氣體燃料。據專家介紹,3~5口之家汽化1kg秸稈可滿足燒一頓飯所需熱能,是直接燒秸稈熱效率的3~5倍,既干凈,又衛生。
4、秸稈制炭
我國的陜西、河南,河北等11個省、自治區已開發生產出配套的秸稈壓塊機、炭化、焦油提取設備、并進入實用階段。秸稈炭含碳量50%~80%,發熱量20940~326001d/k8,其硬度、密度高于木炭,單位發熱量優于煤,可用于優質金屬冶煉及生產、生活、食品加工,且秸稈炭燃燒無煙無味無毒。每生產一噸秸稈炭可回收木焦油0.05t.市場上每噸木焦油售價3000元,每噸木炭800~1400元。扣除成本,每加工一噸秸稈炭可獲利500元以上,是前景廣泛的致富項目,秸稈壓塊機生產的生產燃料如下所示:
![秸稈壓塊機壓制的玉米秸稈塊狀燃料 玉米秸稈塊狀生物質顆粒燃料](http://sxktls.com/uploads/120919/1-120919153P5H3.jpg)
5、秸稈用于生產食用菌
用棉籽皮、鋸木屑、木材等作原料,不僅資源有限,又破壞生態環境,對森林依賴性大。改用農作物秸稈可就地取材,資源豐富,保護林木,降低成本,提高食用菌產量及品質。目前已成功用于草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生產,生產品種有擴大之勢,每公頃秸稈可增收1000元以上,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6、秸稈造紙、人造板
麥、稻、玉米、高粱等木質素含量高的秸稈是造紙的理想原料,可用于生產中檔白紙、箱板紙、瓦棱紙、包裝紙等。通過揉碎、改性處理,制造建筑用纖維板、保麗板、壓模板、包裝板等,其密度、強度并不比木板低,可以節約大量木材,提高資源利用率,是農村工業的理想項目。
我國農作物秸稈產量世界第一,是巨大財富和寶貴資源。目前我國已有秸稈飼料化、還田、制炭、造紙等專用機械200多個品種.基本滿足規模化和農戶小生產需要。但沒有引起社會高度重視,推廣不利。因此,要提高秸稈利用率,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各級都要加大投入,使之發展成為一個大產業。農機科技部門要引進、示范與推廣相結合,因地制宜,加大產業化力度,在提高秸稈利用率中提高自身實力,更好地服務于農業、農村,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