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聯合發布的《關于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的指導意見》提出以下目標:到2010年,東部發達地區、中心城市周邊、機場和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將基本實現秸稈禁燒;力爭到2015年,在全國建立較完善的秸稈還田、收集、儲運體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還田和產業化綜合利用格局,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
《關于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也標志著在全國范圍內自下而t的秸稈綜合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該《意見》提出,各地區尤其是農業主產區,應因地制宜重點選擇當地優勢產業帶,以小麥、水稻和玉米為主,在秸稈剩余量大、茬口緊、焚燒嚴重的地區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對于交通干道、機場、城市周邊等重點地區要重點規劃,盡快解決秸稈的季節性和結構性過剩問題;在品種上則重點解決量大面廣的玉米、小麥、水稻、棉花秸稈及各地農業優勢產業的秸稈。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顆粒機、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專業處理農作物秸稈燃燒問題。
![秸稈顆粒機壓制的小麥秸稈顆粒燃料 小麥秸稈顆粒燃料](http://sxktls.com/uploads/121111/1-121111164I1Y5.jpg)
據了解,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各地秸稈綜合利用成效顯著。一批秸稈人造板、秸稈直燃發電、秸稈沼氣、秸稈氣化、秸稈成型燃料等綜合利用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多種形式的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秸稈快速腐熟還田、過腹還田、栽培食用菌等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秸稈焚燒、浪費現象。
秸稈綜合利用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利用率低、產業鏈短和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據了解,產生這些問題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對秸稈綜合利用認識不足;二是秸稈資源與利用現狀不清;三是市場化機制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勵;四是缺乏經濟實用的配套技術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