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我省林業廢棄物的用途主要有人造板、加工木片、農村燒柴和建房、用作煤礦木桿、生產食用菌、其它用具加工、燒木炭等。
(1)人造板:我省現有人造板大中型企業10多家,小型企業數千家。這些企業中,生產的產品初級有大芯板、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中密度板和高密度板)等,有的在初級產品外面貼裝飾材料形成各種裝飾板,與廢棄物無關。使用林業廢棄物生產的人造板主要有以下幾種:
大芯板:大芯板又稱細木工板,是將原木切割成條,拼接成芯,外貼面材加工而成,里面的木條最好是原木切割,但價格較高。因為每個小木條長度只有30-40cm、寬3-4cm、厚1cm多,所以也有的用次小徑材和較粗的枝條、樹梢、樹根、農村收購的下房舊木料等廢棄料。
刨花板:刨花板又稱碎料板,是將木材加工剩余物、小徑木、木屑等物切削成一定規格的碎片,經過干燥,拌以膠料,硬化劑、防水劑等,在一定的溫度、壓力下壓制成的一種人造板。
纖維板:纖維板是用木材或植物纖維作主要原料,經機械分離成單體纖維,加入添加劑制成板坯,通過熱壓或膠粘劑組合成人造板。包括高、中、低三種密度纖維板。目前我省主要是用枝條、劣質小徑材、木材加工企業剩余物等加工,在一些鄉村,加工小木條時鋸下的鋸末也不會浪費,全部被收購用于生產纖維板。
(2)加工木片:目前我省建成投產的木漿生產企業如濮陽龍豐紙業有限公司、新鄉新亞紙業有限公司等,還有焦作瑞豐、南陽宛豐、信陽金光等正在建設或籌備。對木材的用量很大,但木材價格過高,迫使企業收購小徑材、廢棄材加工木漿或收購木片,這種用量會越來越大。
(3)農村燒柴和建房:由于我省農村人口仍占多數,且居住分散,經濟相對落后,在日常生活中,燃料除煤炭外,地鍋使用秸稈、樹枝及林業加工廢料的占多數,經濟且就地取材,而使用電、液化氣、沼氣的農民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就全省農村而言,林業廢棄物約占燒柴的3096,其中山區約占6096,平原約占10%。
在發達的一些農村多數使用水泥預制板建房,而在豫東、豫面不少農村仍然使用老方式建房,在櫞子上面平鋪一層木條,然后上瓦。而這些木條都是采伐剩余物。
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好轉和農民大量進城務工,加上散居山區的群眾向城鎮、大村集中的趨勢明顯,且集中居住后,交通條件改善,經濟收入增加,使用煤、氣、電、沼氣等作為生活燃料的逐漸增多,農村對林業和秸稈作燒柴用量減少,在山區有的修枝后無人收集,任憑腐爛現象也可常見。
(4)用作煤礦木桿:規格為直徑2-4cm,長度0.8m和1.2m兩種,這些小木桿可以是采伐剩余物、修剪枝條,也有的是山區灌木上割下來的小材。
(5)生產食用菌:特別是在豫南和豫西山區,麻櫟是闊葉樹種中占主要地位的樹種,直徑6cm以上原木直接種植木耳或香菇等食用菌,而過于細小的枝條通過粉碎可裝袋生產食用菌,價格和市場非常看好。
(6)其它用具加工:可用于加工木掀把、拖把把、牙簽、雪糕棒等。
(7)燒木炭:在豫東北的南樂、清豐等縣區,利用刺槐、榆樹、楊樹等樹木的伐根和舊木材,從地里挖出后燒木炭。
(8)三林廢棄物可以經過
秸稈壓塊機、
木屑顆粒機壓制成生物質顆粒燃料,這樣也可以做到三林廢棄物的綜合處理。
綜上所述,采伐剩余物大部分在產地被群眾作燒柴使用,尤其是在加工業不發達的地區和距煤礦較遠的地區,如信陽、南陽、駐馬店等,作燒柴的比例在60%以上。另外直徑2-3厘米的還可出售給煤礦作木桿使用。造材剩余物由于修枝或雜灌都較細,在加工上除部分距中密度板較近的地方出售加工外,多數用來燒柴,約占70%。另外,在山區櫟類的枝條多粉碎用于種植木耳和香菇等食用菌。加工剩余物基本被人造板(刨花板和纖維板)企業所吸納。
可供發電用的林業廢棄物資源量約為97.6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