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對各種生物質用于發電的技術進行研究,生活垃圾、動物糞便以及植物枯枝等生物質都被嘗試用于發電,但科學研究和生物質發電廠積累的經驗證明,農作物秸稈發電是眾多生物質發電型式中最佳的一種選擇。
秸稈是當今世界上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4大能源,作為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秸稈發電在當前能源緊缺和保護環境的背景下倍受關注,各地秸稈發電大有篷勃發展之勢。
1、國外秸稈發電發展狀況
丹麥是較早利用秸稈進行發電的國家。丹麥農作物主要有大麥、小麥和黑麥,這些農作物秸稈過去除小部分被還田或作飼料外,大部分在田間被燒掉了,既污染環境、影響交通,又造成生物質能源的嚴重浪費。為建立清潔發展機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丹麥政府很早就加大了生物質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利用力度。
丹麥BWE公司是世界范圍內率先研發秸稈生物質燃燒發電技術的公司之一,迄今仍在這一領域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在這家歐洲著名能源研發企業的努力下,丹麥于1988年誕生了世界上第1座秸稈生物質燃燒發電廠。目前丹麥已擁有120余座秸稈發電廠,秸稈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占到該國能源消費量的24%以上,丹麥靠新興替代能源由石油進口國一躍成為石油出口國。秸稈發電技術現已被聯合國列為重點推廣項目。瑞典、芬蘭及西班牙等多個歐洲國家利用植物秸稈作為燃料發電的機組已有30(多臺,其中,位于英國坎貝斯的生物質能發電廠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秸稈發電廠,裝機容量38 MW,總投資約5億丹麥克朗。
隨著世界一次性能源的逐漸減少及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進一步提高,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發達國家方興未。
2、國內秸稈發電發展狀況
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把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秸稈發電屬生物質發電的范疇,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我國的秸稈資源非常豐富,主要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稻谷和棉花等,它們的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然而,幾千年來我國農民除把秸稈當作生活燃料和牲畜的飼料來處理外,剩下的秸稈幾乎全部被焚燒。
焚燒秸稈對環境的污染非常嚴重。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農業部、財政局、鐵道部、交通部、中國民航總局聯合發布的《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規定:禁止在機場、交通干線、高壓輸電線路附近和省轄市(地)級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內焚燒秸稈,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完美秸稈農作物秸稈燃燒問題。
然而,焚燒秸稈的危害并沒有因此減小,每年由于焚燒秸稈造成航班延誤1000多起,公路交通事故5000多起,造成的直接損失難以統計。面對焚燒秸稈的難題,有專家認為,要徹底消除焚燒秸稈的影響,頒布禁止法令不如給農民尋找一條處理秸稈的出路。而利用秸稈發電是目前國家大力倡導的新型發電項目,它為我國農民提供了一種利用秸稈的新思路。
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秸稈顆粒機、秸稈壓塊機專業壓制生物質顆粒燃料飼料,可以完美的做到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
2000~2010年,我國每年秸稈的可獲得量達3.5~3.7億t,相當于1.7億t標準煤(每2t秸稈的熱值相當于It煤)。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中小火電廠可把燃煤改造為燃燒秸稈而免遭關停。從節煤、環保、充分利用農業可再生資源、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角度出發,秸稈發電得到了我國各級政府及科研院所、電廠的廣泛關注,其開發步伐在加快。
3、秸稈發電的優勢
秸稈發電的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即植物的果實提供給人們作為食物或是工業用途,而本該廢棄的植物秸稈,經收集處理后送到發電站的倉庫,然后送進燃燒爐(爐床為水冷式振動爐,是專門為秸桿燃燒發電廠而開發的設備),產生電能,并入電網,最后進入千家萬戶。從秸桿燃燒至產生電能的過程,需要配置鍋爐系統、汽輪機系統(包括汽輪機系統、空氣冷凝汽器)以及環境保護系統等。
發電后產生的秸稈灰燼中含有豐富的鉀、鎂、磷和鈣等化學成分,可作為高效農業肥料還田利用,也可運到鋼鐵公司,作為防止鋼花飛濺灼傷的材料。
秸稈發電之所以受到青睞,是因其有以下優勢。
(1)秸稈發電的污染小。秸桿中硫的質量分數平均只有3. 8%0,遠低于煤中硫的平均質量分數1%。
(2)秸稈的碳灰質比較高,產生的熱能較大,是最適合發電的生物質。
(3)世界各國的秸稈資源豐富。以我國為例,目前每年廢棄的農作物秸稈約有1億t,折合標準煤5000萬t,如果將這些秸稈資源用于發電,相當于90GW火電機組年平均運行5000h,年發電量約為4500億kW·h。
4、我國針對秸稈發電的國家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以下簡稱《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2月28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規的通過給屬于可再生能源范疇的秸稈發電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而在《可再生能源法》指導下頒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規定,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實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2種形式。其中生物質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實行政府定價,電價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05年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加0.25元補貼電價組成。就是說秸稈發電被并入電網的價格要比普通火電或是水電的價格高出0.25元,因而享受國家政策指導的秸稈發電項目雖然投資和單位發電量的成本較高,但因國家大力扶持和補貼,可以保證收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各地政府的良好合作下,充分借鑒國外的投資經驗,項目投資方在5~10年內就能夠收回全部投資。
5、對我國秸稈發電的經濟分析
根據調查,內地一個百萬人口的縣(市),可年產小麥、玉米、棉花及水稻等農作物秸稈100多萬t,約相當于50萬t標準煤。假設每年全國有3.5億t秸稈用于發電,就相當于節約1.7億t標準煤。
秸稈發電的經濟效益也很可觀。1 kg秸桿可發電1 kW-h.原料費用不到0.2元,而上網電價為0.5~ 0.6元/(kW-h)。一個年消耗秸稈約17萬t的發電機組,可增加農民收入3000多萬元。相當于一個百萬人的貧困大縣可支配財政收入的1/3。全國的3.5億t秸稈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將產生60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
與風能、潮汐能相比,秸稈發電的成本已經低了很多,但前期投資較高,導致電價較高。但隨著秸稈發電設備國產化的推進和秸稈電廠的大規模建設,投資和發電成本會隨之下降。
6、我國秸稈發電的前景預測
煤炭作為一次性能源,儲量逐年銳減。而國內主要以煤為燃料的電力供應緊缺現象還會持續,煤電緊張局面可能長期存在。我國小麥、玉米及棉花等農作物種植面積很大,產量很高,且農作物是可再生資源,相對于現在電廠頻頻斷“煤”、不堪煤價攀升的尷尬局面,秸稈發電具有取之不盡的資源優勢和低廉的成本優勢。
從全局看,秸稈發電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山東單縣秸稈發電廠已經建成投產,其建設規模為25MW,配1臺135 Uh生物質專用振動爐排高溫高壓鍋爐,年消耗秸稈15。20萬t,年發電量1.56億kW-h,項目投資約2.3億元。目前,山東單縣的小麥、玉米、棉花和花生等作物的種植面積為11, 65萬hm2,秸稈總產達98.1萬t,秸稈資源充足。另外,河南省輝縣市光泰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自行研制開發出了利用秸稈發電的技術,并成功進行了試驗,為小火電廠的生存和發展創出了一條新路。
秸稈發電產業的發展勢必會緩解越來越嚴重的能源壓力,然而技術的瓶頸并未突破。目前,利用秸稈發電仍面臨著3大難題:一是秸稈收集。秸稈密度較小且單位熱值小于煤炭,收集和運輸較為困難。二是鍋爐上料。如何把很重的秸稈燃料放進鍋爐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三是鍋爐技術,即如何讓原料充分燃燒。目前鍋爐技術被丹麥BWE公司壟斷,國內還沒有一個廠家有自主成熟的秸稈發電鍋爐設備。
除此之外,秸稈發電如果失去了國家政策的扶持,是很難生存的。以丹麥為例,秸稈發電企業除了免交能源稅、二氧化碳稅等環境稅,利用秸稈產生的電、熱還被優先調用,并由政府保證最低上網電價、熱價。丹麥政府明確要求各發電運營商,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容量,而且今后上述稅收優惠和對節能技術的補貼還將進一步提高。但我國目前的相關政策還沒有完全到位。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雖然沒有秸桿發電的核心技術,但并不影響我國秸稈發電產業的發展,因為秸稈發電產業是一項環保而又能創造經濟效益的產業。所以,筆者相信,通過我國的努力開發,秸稈發電產業的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在未來會日益突出,我國也一定會逐步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在我國農村推廣秸桿發電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是養殖戶們生產生物質成型燃料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