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51A型沖擊式超細
粉碎機的應用。對這種臥式沖擊式粉碎機,早在20世紀1993年就投放市場應用。但是王新江等提出的問題的認識實際上說明理論的研究落后于粉碎實踐。早在1959年,H.Rumpf的研究認為,沖擊粉碎能與沖擊碰撞的速度成正比,顆粒的第1次碰撞只導致顆粒的疲勞,只有連續碰撞,顆粒才能粉碎。在沖擊磨碎過程中,顆粒從一面受到壓力。顆粒的破裂能量受到顆粒動能的限制,顆粒動能決定于顆粒與沖擊部件間的相對速度,而和顆粒與粉碎腔腔壁間相對運動方向無關。兩個沖擊部件以一定的角度彼此靠近。粉碎的關鍵在于正向沖擊速度和由此在顆粒上產生的壓應力,而切向沖擊速度引起顆粒的翻滾或者摩擦引起能量損耗,從而減少破裂能的輸入。
注意:沖擊粉碎機除要求高的沖擊速度和以正向沖擊為主外,在沖擊粉碎機的設計中還要考慮流體機械的影響,它要求沖擊次數多,磨碎元件小,以及顆粒的運動行程短。
傳統的沖擊粉碎機工作部件周速度為(40~120) m/s,普通鋼的強度限制了其周速不能超過150 m/s,而沖擊超細磨粉則要求沖擊速度高,要達到高速度可能方法之一就是用低密度高強度材料制造,Planiol旱在1962年就造出了周速為360 m/s的高速沖擊粉碎機。
CM51A型沖擊式粉碎機工作原理圖如圖2所示,給料粒度小于10 mm,兩個粉碎室相互直列配置,兩室直徑分別為400 mm和440 mm。
據該文作者給出的數據第一粉碎室的轉子速度為50 m/s,第二粉碎室轉子線速度為55 m/s,該機是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細川公司引進的M502NC型超細粉碎機及MS - 3H型微細分級機的基礎上1993重新消化研制成CM51型超細粉碎機和QF5型空氣分級機,作者在文章中詳細介紹了該設備在非金屬礦行業的應用情況。
沖擊式粉碎機的理論很早就在粉體工業內實現,沖擊式粉碎機早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市場上已很流行,我國某些化工機械生產廠家在那時已生產這類設備,但是由于當時的體制及市場原因,設備制造不夠精細,理論上也很少有人去進一步研究、發展,致使這類設備在我國沒有得到重視,改革開放后由于粉體生產的大量需要,人們才注意到沖擊式粉碎機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本人認為生產沖擊式粉碎機的企業,首先要研究好沖擊粉碎的理論,其次在設備的設計上要能設計出轉子的旋轉是“高速度”的并能在制造上能夠實現這個“高速度”就會有所突破。
當然目前常有內分級結構的沖擊式粉碎機也很普遍,要注意分級系統與粉碎機的粉碎腔的有機結合,特別在分級系統的葉片設計與調整上氣流的流動方面,還是有一定的講究的。生產實踐中,有些企業往注意了粉碎機部分而忽略了分極系統,結果設備生產出來,客戶使用不理想,影響了自己的市場,也影響了客戶的效益。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粉碎機、破碎機、顎式破碎機、沖擊式破碎機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