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是光能循環轉化的栽體,具有資源豐富、分布比較均勻的特點,在其生長過程中吸收了大氣中的CO2,因此采用工業技術開發利用生物質能,不僅有助于減輕溫室效應和促進生態良性循環,而且可替代部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是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但是生物質的松散性、易燃性、低含碳量、不均勻性又成了工業化大規模利用、儲存、運輸生物質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
1、我國產糧區生物質資源量計算
我國農作物秸稈年產量約為7億t左右,每年收獲的秸稈除去用于造紙廠約2 800萬t秸稈和作為飼料(飼料原料)約2.13億t秸稈,造肥還田等1.089億t,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為3.761億t。我國的農作物秸稈主要有水稻秸稈、小麥秸稈、玉米秸稈,其中玉米秸稈占36.7%,稻草秸稈占27.5%.小麥秸稈占15.2%,糧食作物秸稈占秸稈總量約90.5%。50%以上的秸稈資源集中在四川、河南、山東、河北、江蘇、湖南、湖北、浙江等9省,西北地區和其它省份秸稈資源分布較少。
在林業方面,每年有2億多t林業廢棄物未被利用和構成火災隱患。此外,尚有1億多hm2(稍少于現有耕地面積)不適宜開墾為農田,但可作為種植高抗逆性能源植物的邊際性土地。這些農林廢棄物和邊際性土地對生物質產業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能量資源、原料資源和物質財富。
以上各項之和年產生物質能約合8億t標煤,相當于新增約3000億元產值。這對于提高農民收入,全面推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大量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是一個巨大的潛力。讓古老的種植業與新生的生物質能產業聯手,從原料到產品開創了一個解決“三農”及能源與環境問題的綠色能源模式當務之急。
2、生物質壓塊成型技術及特點
生物質壓塊技術是指將各類生物質廢棄物,如秸稈、稻殼、鋸末、木屑等用機械加壓的方法使原來分散的,沒有形狀的原料壓縮成具有一定形狀的密度較大的成型燃料。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研發、引進,到1993年前后形成開發熱潮,各種壓縮技術、碳化技術進入小批量工廠化試驗,出現了螺旋擠壓式、活塞沖壓式等壓塊機型,但由于產品的主要部件耐磨損性差、無故障運行時間不超過200 h.限制了產品的大量推廣普及。
近年來,隨著礦物能源價格的持續上漲和《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升效,進一步推動了全球性生物質能源技術的開發。河北富潤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借鑒國內外現有技術的優點,選擇滿足國內需求的生物質壓塊密度要求,設計試驗完成了環模臥式壓塊成型機,并通過了河北省農機局組織的推廣技術鑒定。該技術已被列為《2006-2008年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推廣項目目錄》中。
“列生物質壓塊機組主要由切碎機、
皮帶輸送機、強制喂料機器、壓縮成型機(
秸稈顆粒機、
木屑顆粒機等生物質燃料成型機)、冷卻輸送機組成。工作時,先將生物質秸稈粉碎成10~30 mm.由輸送機輸送至強制喂料器,強制喂入壓縮機環模腔內。在壓輥和環模的摩擦擠壓下,粉碎的秸稈升溫至90~30℃,這一溫度可根據壓塊的需要進行調節.生物質在溫度和壓力的作用下壓縮成型由模孔被擠出。經冷卻輸送裝置冷卻輸出,成為具有一定密度的多用途生物質塊狀產品。機組的生產能力為600~2 000 kg/h,用戶可根據需要選擇,機組整機無故障運行時間長迭500h以上,在國內同類機組中無故障運行時間及綜合性能均居領先水平。
用這一機組生產的生物質壓塊,外形尺寸為32 mmX32mmX30~80 mm長方形棒料,其密度可根據需要控制在800~1300 kg/m3,以用于飼料或燃料。
生物質壓塊用途廣泛,可作為農村沼氣發酵原料;可代替燃煤直接燃燒供農村炊事、取暖:可用于農村氣化集中供氣系統和單戶氣化爐氣化原料:還適用于城鎮的生物質氣化供熱和發電、熱電聯網等。由此形成了農業新的增長方式,是解決農村用能最方便最直接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
3、生物質及其壓塊的化學成分和物化性能
生物質的化學成分與物化性能是生物質工業性利用和計算的基礎。生物質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這些成分與其生長的地域、環境、作物品種不同而具有差異:生物質作為燃料的重要指標其燃燒熱值同樣具有很大不同。
從表2可以看出,生物質原料的堆積密度差別較大,木材類及木材加工下腳料的密度較大,而各種作物秸稈的松散堆積密度遠小于木材,當秸稈被壓縮后其堆積密度是壓縮前的9~16倍;是木材的1.5~5倍,甚至高于鋸末成型顆粒。這就為其運輸、儲存、燃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4、生物質壓塊的燃燒性能
所謂燃燒就是物料中的可燃成分和氧化劑(通常是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的化學反應過程,并在反應過程中快速放出熱能,使燃燒產物的溫度迅速升高。生物質的主要組成元素是碳、氫、氧和其他少量元素e如硫、氮、磷、鉀)等組成,生物質的燃燒實質是其主要組成元素碳、氫與氧氣的化學反應,秸稈壓塊機、秸稈顆粒機專業壓制生物質顆粒燃料。
未壓縮的秸稈及其它松散生物質與煤炭或木炭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揮發分含量高,密度相當低,松散程度大,每立方米僅有20-40kg。當接觸高溫時其揮發分大量分解溢出,這個溫度在330~400℃,這一時間段較短,一般農村爐灶不能及時提供適量的助燃空氣,揮發物不能完全燃燒,因此,未燃盡的有機揮發物會被爐灶內氣流帶出,因而產生大量黑煙。
(2)氣流流動使碳灰飛揚。當揮發分逐漸燒完,失去揮發分的秸稈碳結構為松散骨架形,爐灶內熱氣流的運動使其解體,這樣未經燃燒的碳粒裹入煙道,產生部分黑煙。
(3)過剩空氣帶走部分熱量,降低有效熱能。當揮發物和碳素物質燒完時,空氣量由不足變為過剩,從而帶走部分熱能,降低了爐灶的熱效率。
正是生物質燃料的這一特性,決定了爐灶不管怎樣改進,最終不能突破30%的炊事效率,而是徘徊在23%左右。而廉價壓塊的實現使秸稈的燃燒方式發生了改善。
①由松散物燃燒變成了顆粒燃燒,從而限制了揮發分的溢出,使燃燒反應僅在成型燃料的表面進行,類似煤炭的顆粒燃燒.使空氣穩定供給,大大減少了黑煙的形成。
(9成型壓塊密度大,一次裝料量比松散秸稈成倍提高,形成的壓塊可充分燃燒利用,燃燒時間明顯延長,即同時燃燒的物質量增大,為提高爐溫創造了條件,因此提高了爐溫。
③固化生物質燃燒反應穩定,使燃燒過程趨于平衡。燃料的燃燒效率提高,結果提高了爐具的熱效率,使之達到40%以上。
5、生物質壓塊作為燃料的經濟性分析
生物質壓塊作為燃料其經濟可行性可從加工經濟可行性和使用經濟可行性兩部分分析。
(1)生物質壓塊成型燃料加工生產線的經濟可行性
以9JYS-500生物質壓塊成型機為例,一套生物質壓縮成型燃料加工生產線建成,總投資為12萬元,包括廠房、機械兩大部分。每班可生產壓縮成型燃料5~8t.按最低生產量5t計算,壓縮成型燃料的生產成本每噸為171元,其中秸稈原料費80元、電力消耗費用24元、設備折舊費用10元、維修費用5元、房屋折舊費用10元、人工(4人)費用32元、稅收及其他費用10元。
模臥式壓塊成型機,經過用戶1年的現場運行,每條生產線年可加工風干秸稈2 000 t.可解決約466.7 hm2糧田扣除飼料、肥料、工業用料后的剩余秸稈,僅秸稈原料一項,農民年可凈增收入16萬元。生物質壓塊按每噸售價260—300元/t計算,每條生產線每年可獲利潤17.8~25.8萬元,當年可收回設備投資。
(2)生物質壓塊使用方的經濟效益可行性
以5口之家炊事用能不同的燃料分析比較見表3。
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使用生物質壓縮成型塊燃料的沼氣化燃燒或直接燃燒的炊事費用比使用液化氣、蜂窩煤的燃用費用都要便宜,生物質壓塊制沼氣費用比液化氣費用降低68%.直接燃燒費用比燃燒蜂窩煤降低21%。如果是農民自家的秸稈加工成生物質壓塊利用,建設或利用簡易廠房,成本還將降低。生物質壓塊改善了松散生物質的燃燒性能,其熱值相當于中質煤炭;其密度為原來的20倍,提高了生物質儲存、運輸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可以說生物質壓塊作為能源利用具有巨大的市場競爭力。
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等生物質成型機械設備,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楊木木屑顆粒燃料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