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卻干燥工藝
1.1顆粒飼料冷卻干燥工藝
一般是由
木屑顆粒機壓制成的顆粒經閉風喂料器進入冷卻器,在機內停留一段時間,同時由風機抽風,使冷風穿過料層進行熱交換,帶走顆粒料散發出來的熱量和一定的水分,實現顆粒冷卻。制粒機、閉風喂料器、冷卻器,采用主體垂直布置,這樣配置的優點是:工藝簡單、合理;而缺點是需要較高的廠房。有一些小型飼料廠為了降低建筑費用,在制粒機與冷卻器中間增加一臺斗式提升機,使其制粒機、斗式提升機與逆流式冷卻器一字排開,以降低整體高度,這樣作是不可取的。因為由制粒機壓制出的顆粒溫度高達80C,如讓其直接進入斗式提升機,斗式提升機的送料筒、傳送帶與畚斗長期直接與高溫的潮濕空氣接觸,送料筒、傳送帶、畚斗就會被腐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并且影響正常生產。
1.2形式
冷卻器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無論采用哪種型式,其工作原理基本是相同的,大都是利用冷風通過冷卻器內的熱顆粒,帶走水分,降低溫度。那么在冷卻器頂部加一臺關風器,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顆粒順利進入,并且避免漏風。
1.3冷卻
冷卻器通常采用的是逆流式冷卻器,通過逆流式冷卻器的風是在冷卻器底部均勻進入的,冷卻器內的顆粒充分接觸空氣。工藝設計中,必須保證顆粒料在冷卻器中停留15~25 min,這樣才能保證顆粒內外被充分冷卻干燥。
1.4冷卻風管與卸料器
冷卻風管是風的通道,在工藝設計中,卸料器應盡量靠近冷卻器,還需特別注意的是應盡量縮短風管的水平段,以避免物料在管中沉積,造成堵死現象。
1.5配置
風機的配置是冷卻干燥顆粒的關鍵。風機風量的大小,取決于顆粒機的產量與顆粒形狀大小。
2、應用
(1)每種規格的制粒機不可能都有一臺相匹配的冷卻器,實際上冷卻器均有一個適用范圍。一般是應用同截面的冷卻器,增高或縮短冷卻器的方箱高度,在小范圍內調節容量,以保證顆粒的冷卻時間。若冷卻器的方箱太高,可能造成顆粒料層過厚,影響通風效果;二是通過風機風量的變化來調節,若風量過大,熱顆粒表面冷卻迅速,內部所含熱量和水分未被吸出,易造成顆粒破裂,影響顆粒表面質量和成型率,同時也為下道工序設置了障礙。
(2)在生產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冷卻器放料的流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量使其放料量與制粒機產量相匹配,使顆粒在冷卻器中平移過渡。這樣冷卻的顆粒效果均勻,不致有干濕不勻的現象。在單機的設計中應考慮這一點,一般采用上、下料位器來控制冷卻器放料的開啟和停止。
(3)冷卻風管的截面尺寸,在設計時也是很重要的。在風量一定的條件下,風管的截面尺寸大小決定風速的大小。管徑越大,風速越小;反之,管徑越小,則風速越大。風速過大,易將物料吸走,會造成管道堵塞、回收困難等現象。一般管路中風速控制在15—20 m/s。
(4)冬天,風管外表面接觸冷空氣,而風管內是潮濕的熱風,這樣在風管外表面形成冷凝水,易吸附物料。脫落下來的物料為泥漿狀,很難回收利用,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實際工藝設計中除了盡量縮短風管長度外,還應在管外包裹巖棉進行保溫處理,并且保證整個管路密封良好,避免風量損失。
(5)進入冷卻器中的粉料一般隨風進入吸風管,這樣,管路中的氣流混有粉料,回收混合氣流中的物料就要靠卸料器來完成。卸料器分為下旋式和側旋式,無論是哪一種型式,卸料器的處理風量一般是風機風量的1.2~1.5倍。同樣,卸料器的外表面也應作相應的保溫處理。
(6)由于管路中的氣流混雜著物料,若風機直接接觸這樣的氣流,風葉表面就很容易粘掛物料。尤其在北方冬天,若不是24 h連續作業,過一段時間后,粘貼在葉片上的物料很快被凍結,風機工作時就會破壞轉子的平衡,影響風機的壽命。為了避免類似的現象發生,一般將風機安裝在卸料器的后側。
3、建議
冷卻干燥工藝及其配置直接影響著成品顆粒飼料的質量。有些細小的問題,若處理不好可能導致工藝的失敗。諸如物料特性、機械性能、所在區域等都是影響顆粒料冷卻干燥的因素,為此,在工藝設計中盡量全面考慮,這也是今后在顆粒料冷卻干燥工藝設計中需進一步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