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秸稈還田機是將收獲后的秸稈就地切碎翻埋入土壤中,以提高土地肥力的農業生產工藝,也是綜合利用秸稈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每年的作物秸稈產量約6 億t ,是農業生產中最大的可再生資源但是用作肥料和飼料的秸稈總量不足 3 億 t,大量過剩的秸稈沒有被充分利用 成為污染環境的一大隱患。近年來,由于農村多種經營的發展以及勞動力的轉移,人們不可能手工切碎秸稈還田 使得很多秸稈被白白地燒掉,造成了有機質的大量浪費因此。如何提高秸稈的利用率成為最主要的問題農作物秸稈直接粉碎還田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溫,增強蓄水保墑能力,是實現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的一項重要措施。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的
顆粒機、
秸稈顆粒機、飼料顆粒機可以完美的解決農作物秸稈的處理問題。
國外對秸稈還田技術的研究起步早,發展快技術比較成熟完善,機具品種多,性能可靠。我國
自20 世紀80 年代初開始研制秸稈切碎還田機,通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結合我國作物種植,耕作制度和農藝要求及國內制造水平,還田機的研制得到了迅速發展。開發的產品主要是與中小型拖拉機配套使用的秸稈粉碎還田機具,這些機具在農業的增產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秸稈還田機械機型種類繁雜,部件使用壽命短,動力傳遞不可靠,作業安全系數低等,為此 對 4Q 1.5 型秸稈粉碎機主要工作部件參數確定進行簡單的討論和校核 。
1、工作原理
4Q-1.5 型秸稈粉碎機與中型輪式拖拉機配套采用后懸掛式,拖拉機動力輸出軸輸出的動力經萬向節傳遞到變速箱,再經齒輪傳動和皮帶傳動兩級增速后帶動滾筒及錘爪一起高速運轉,在工作過程中,直立或鋪放的秸稈受到高速旋轉錘爪(甩刀)的沖擊。同時,由于錘爪高速旋轉,在喂入口處形成負壓,秸稈被吸入機殼內,并在機殼內的第一排定齒處第一次切割,接著秸稈流經折線型的機殼內壁時,由于截面的變化導致氣流速度不斷變化,致使秸稈多次受到錘爪的錘擊,使秸稈進一步被粉碎最后被氣流拋出去,經導流板均勻地拋撒到田間。
2、主要工作部件設計及有關參數確定
2.1 刀片的設計與排列方式的確定
2.1.1 刀片的設計
刀片是 4Q-1.5 型秸稈粉碎機的主要工作部件刀片選取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機具的工作效率,目前國內秸稈粉碎部件有直刀型,甩刀型和錘爪型刀片,由于機具作業時的工作環境惡劣,需要承受很大的沖擊力,才能達到粉碎秸稈的目的,而錘爪型刀片質量大且重心靠近刀端,所以轉動慣量大 打擊性能好,適用于玉米,高粱和棉花等強度比較大的秸稈,由于河南省處于平原地區,很少出現高低不平和橫畦稠密的耕地,所以 4Q-1.5 型秸稈粉碎機選取了錘爪型刀片。
工作時,錘爪隨高速旋轉的刀軸轉動,由于其自身的質量較大,產生很大的錘擊慣性力,把秸稈砸碎,對玉米、高粱、棉花等硬質類秸稈有較好的粉碎性能。因此,要求刀片都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具備較高的韌性,經過比較幾種不同材料和熱處理工藝的試驗結果。定 65Mn 合金鋼和28SiMnB 合金鋼作為粉碎刀片材料通過對兩種。值、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農民生活費用中現金支出所占比重、農業勞均播種面積、從業人員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的值分別:1,1,1,1,2,1,2,2,2,2。將10項指標值輸入訓練好的模型,得到河北2 0 05年的農機化總體發展水平為1. 08,圓整值為1與1997年相比,2005年河北由農機化水平2類地區上升為l類地區。
3、結論
從使用神經網絡模型對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模擬結果來看,模型具有較高的精度,其預測值和實測值也具有較好的線性擬合關系。因此,可利用該模型對未來或當前的農機化水平進行預測。但是神經網絡模擬結果是建立在大量的訓練數據的基礎上的,訓練數據的采集范圍就決定了神經網絡模型的應用范圍。如果訓練數據采集于特定地區、特定指標體系下的農機化水平,就決定了模型的預測也只限于這些條件。神經網絡模擬模型在某一特定條件下,其精度往往高于專家賦權,尤其是采用了改進算法的神經網絡模型,更顯示了優良的性能。但是往往模型的算法智能化程度越高,模型也越脆弱,模型的泛化能力也越差。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不但銷售秸稈粉碎機還銷售秸稈顆粒機等機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