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海藻、木屑甚至是豬糞,通過
木屑顆粒機、生物質
顆粒機等新技術加工之后,都有可能變為解決能源大問題的寶貝。數年來,對生物質燃料原材料的探索已經由最初的農作物轉向更豐富的物質,它們可能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曾發布報告說,在用木材制造生物燃料的過程中,如果在粉碎木材時添加某種離子液體作為潤滑劑,可顯著降低該環節所消耗的能源成本,其終端產品——生物乙醇的價格有望因此降低10%。
去年5月,澳大利亞環境污染評價及治理合作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利用一種名為“PooCareTM”的生物反應器及其他技術,便可將豬糞轉化為做飯及取暖用的生物燃料,剩余的殘渣還可供農戶用作營養豐富的肥料。科學家拉維·奈度表示,其好處是能向農戶提供能源和燃料,同時還可防止進一步污染環境。
最新的原材料則來自于海藻。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一個聚合物加工及分解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安東尼奧·馬爾西利亞·戈米斯表示,“在最近15年,對微型藻類培養的研究掀起熱潮。人們將其視為能源油的替代品。”該校最近發布一項研究,可以使這種生產變得更為有效。
在國內,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CO2-油藻-生物柴油關鍵技術研究”已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并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3億元的貸款合作協議,2015年將實現油藻生物柴油產業化。
無獨有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曾展示新技術,利用廢水在塑料袋內種植藻類,用來制造生物燃料。
藻類被視為是生產生物燃料的理想選擇,不同于玉米等莊家,它不需要生長的農田。此外,微型藻類還可以變身新一代藥品、化妝品及食物。而其中的一種藻類則被發現及其適合被用作生物燃料。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該藻類生長得更快,并且可以產生更多脂質,而這是生物燃料所必需的成分。
今年稍早也有消息傳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中國的中科院等方面聯合完成了以浮萍為廉價原料煉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對于生物燃料的探索無處不在,而對其的應用也逐步開始走上正軌。原油價格走高帶來的燃料價格暴漲,給了航空業一次大膽創新的機會。歐美澳航空行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利用以植物為原料的替代燃料。
澳大利亞的航空公司便在國內商業航線上采用了以色拉油廢油制成的燃料。英國維珍集團也已開始用樹木來生產生物燃料,并力爭在2014年實現商業化運營。
和那些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的生產商不同,這些利用新型原材料來生產生物燃料的企業,不必淹沒在人們“要糧食還是要燃料”的爭論聲中,但其高昂的成本至今依然是人們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從非糧食作物中提煉石油的技術并不便宜,并且只有實現大規模生產,才有可能使生物燃料的成本與石油產品相比具有競爭力。
國內最新進展及相關概念股
今年稍早,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我國中科院聯合完成了以浮萍為廉價原料煉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中國國家發改委網站日前發布通知,要求進一步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通知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秸稈綜合利用財政、稅收、價格優惠激勵政策,加大對農作物收獲及秸稈還田收集一體化農機的補貼力度,提高還田和收集率,擴大秸稈養畜、保護性耕作、秸稈代木、能源化利用等秸稈綜合利用支持規模。
全球各地對以非糧食為原料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發展均有不同扶持政策,顯示新型生物燃料業的前景被看好。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相關業務的公司包括生產燃料乙醇的海南椰島,主營生物工程研發的中糧生化以及生產纖維素乙醇的龍力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