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燃煤電廠脫硫起步于 20 世紀 70 年代初,先后研究了亞鈉循環法、催化氧化法、碘活性炭法、石灰石石膏法、噴霧干燥法和磷銨復肥法等,但由于經濟技術和環境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原因,多數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有些工業規模試驗裝置部分已經停止運行,有的時開時停,九五期間一些關于工業型煤流化床燃燒脫硫爐內噴鈣脫硫 電廠鍋爐排煙脫硫等攻關項目取得了部分階段性成果。
中小型鍋爐煙氣脫硫研究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 成功的典型脫硫技術包括噴霧式、沖擊式、篩孔板、旋風水膜、旋流塔板、文丘里濕式除塵脫硫以及一些干濕組合除塵脫硫(如 XLS-B型 、XSM 型)和工業型煤固硫技術,總之就單項研究指標來講,我國有些脫硫裝置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就整體水平來說與國外發達國家還相差甚遠, 主要表現在缺少成套技術,設備可靠性差,自動化程度低工藝設計尚未達到優化,特別在商品化、企業化和資本運營方面僅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尤其是缺少大型電站鍋爐煙氣脫硫成套技術及相關運行管理經驗,據有關專家估計,如果中國人自己來生產進口的脫硫設備,其價格只有國外報價的 1/3-1/8,所以,有規劃性的引進與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應加強我國大型電站鍋爐煙氣脫硫技術的研究工作 此外,應該加大對工業型煤固硫后的燃燒技術的中試投入,突破常規鍋爐燒不好而影響推廣應用的根本阻礙。
如果采用生物質顆粒燃料(經
顆粒機或
秸稈壓塊機壓制而成),如上圖所示,則可以避免脫硫這一環節,從而減少了經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