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科學的飼料配方、飼料添加劑、禽藥疫苗等在肉雞生產中廣泛應用,我國肉雞產業發展迅猛,大規模集約化肉雞生產企業迅速崛起。然而,大規模、高密度的工廠化肉雞生產集中產生了大量糞便、污水、有害氣體和惡臭,引起的污染問題也愈發嚴重。在全社會生態意識日益加強,環保力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如何采取綜合治理措施,解決肉雞養殖的廢棄物污染,促進肉雞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已成為肉雞養殖及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
1、肉雞廢棄物的污染
肉雞生產中形成的廢棄物主要有糞便、污水、病死肉雞、孵化廢棄物(胎蛋、蛋殼等)、肉雞產品加工廢棄物、廢棄墊料、有害氣體、粉塵、煙塵及灰塵等,它們都可對環境造成污染。在各廢棄物中,以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的糞便及污水數量最大,對環境污染最為嚴重。
1.1對空氣的污染
養殖過程產生的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雞糞、飼料、墊料發酵和肉雞呼吸等。由于集約化飼養密度較高,雞舍潮濕,糞便及散落飼料在雞舍內堆積發酵產生的降解產物與霉變墊料氣味及肉雞呼出氣體混合,產生惡臭。這種惡臭主要含有有機酸、氨氣、硫化氫、酚類和吲嗓等物質,會影響肉雞生長,造成抵抗力下降,生產性能降低。同時由于部分養殖場位于城市近郊或村鎮周邊,惡臭對周邊空氣質量及居民身體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2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
雞糞及養殖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隨糞便污水排入河流和池塘中,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惡化水質,使水體失去原來的使用功能。糞便中還含有大量未被動物體吸收的銅、鋅、鐵等重金屬微量元素以及細菌、病毒以及其它微生物等,它們進入水源和土壤,將會形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導致土壤板結,土地利用率下降。同時重金屬還可以通過食物鏈富集而危害人體的健康。
1.3生物污染
糞便和病死肉雞尸體中攜帶大量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病毒、寄生蟲及寄生蟲蟲卵,這些病原微生物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維持其感染性,若不及時處理不但會造成大量蚊蠅滋生,還會形成傳染源,造成疫病的傳播,產生重大損失。
2、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2.1糞便 ‘
肉雞不能完全吸收飼料中的全部養分,多余的營養物質隨糞便被排出體外。雞糞中含有N、P、K等多種營養成分,科學的處理和利用雞糞,可以在變廢為寶充分利用資源的同時改善和凈化環境,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2.1.1 肥料化
雞糞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含水量低,是優質的有機肥料。堆肥是最常見的一種處理方式,即通過微生物降解雞糞中的有機物質,從而產生高溫,殺死其中的病原菌、寄生蟲卵,使有機物腐殖質化,提高肥效。采用堆肥法處理雞糞的優點是:處理最終產物臭味少,較干燥,易包裝、撒播。缺點是處理過程中NH,有損失,不能完全控制臭味,所需場地大,處理時間長。目前一些有機肥生產廠在常規發酵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使用厭氧發酵法、快速烘干法、微波法、充氧動態發酵法等,克服了傳統發酵法的一些缺點。
2.1.2 能源化
雞糞厭氧發酵處理是在厭氧細菌的作用下,將糞便中有機物經厭氧發酵轉化為CH4和C02,同時殺滅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消除臭氣,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積小、負荷高等優點,適用于刮糞和水沖法的飼養工藝。雞糞生產沼氣是理想有效的處理糞便和資源回收利用的技術。該方法可以提供清潔能源——沼氣,可解決養殖場部分能源問題。另外沼渣沼液還可作為優質無害的肥料。
2.1.3飼料化
雞糞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粗蛋白、B族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經過加工處理可成為較好的飼料資源。經精加工后可飼喂豬、牛和羊等。目前國內外對雞糞的處理主要采用高溫干燥法、化學處理法、青貯法、發酵法、氮化法和分離法等。近年來,隨著水產業及庭院經濟的發展,雞糞便開始大量用做魚的飼料。同時也有利用糞便養殖蠅蛆、蚯蚓的報道。但由于糞便作飼料存在能量低,礦物質含量較高等營養不平衡問題,只能部分少量作為常規飼料的補充,不宜大量使用。同時肉雞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各種添加劑,其大部分殘留在糞便中,糞便再作為飼料使用時可能會出現超標甚至中毒等問題,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飼料
顆粒機、
秸稈顆粒機是養殖戶們生產顆粒飼料很不錯的選擇。
2.2污水
養殖場的污水主要來源于沖洗圈舍的污水,如果任其流淌會臭味四散,污染環境和地下水。養殖場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有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實踐中常結合起來做系統處理。物理處理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除去污水的漂浮物、懸浮物和油污等,同時從廢水中回收有用物質的一種簡單水處理法,常用于水處理的物理方法有重力分離、過濾、蒸發結晶和物理調節等方法。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化學氧化劑將養殖用水中的有機物或有機生物體加以分解或殺滅,使水質凈化而能再利用的方法,化學處理最常見者有氧化還原法及臭氧法。污水可以通過沉淀法和生物濾塔過濾法來達到排放標準。污水生物處理的類型較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厭氧處理法等。
2.3病死淘汰肉雞
對于病死淘汰肉雞尸體,如不及時處理,會形成新的傳染源,對養殖場及周邊的疫病控制產生極大的威脅。對于少量的零星發生的病死雞的無害化處理,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焚燒和深埋,并對焚燒點和深埋點進行消毒。而對批量的病死雞,如一次大的疫情的撲滅中間所撲殺的病死雞和可能染疫雞的無害化處理,則應集中焚燒后挖坑深埋,或送專門的無害化處理廠焚燒處理。
3、肉雞廢棄物調控
3.1合理的日配制及飼養方法
日糧供給是為了肉雞能夠最大限度地生長和生產,選擇崗雞易消化的飼料原料可顯著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率,降低排泄量。氨基酸平衡日糧可以根據肉雞對氮的需要量設計出氮排出量最小的日糧,飼料的轉化率提高,可節約蛋白質資源又可減少氮污染,從而減少對環境污染。在日糧供給上按階段飼養根據肉雞年齡或生理機能變化,飼喂不同營養水平日糧,使日糧組成更接近機體需要。公母雞對產生最佳效果所需的重要營養素需求量有顯著差別,實行公母分養,供給不同營養的飼料配方,可以大大改善飼料營養的利用率。通過這些措施,可避免傳統飼養方式造成的營養浪費和污染,減少N、P的排放量。
3.2添加環保添加劑
在畜禽飼料中添加一些環保的添加劑可以增加飼料的消化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目前常用的有酶制劑和微生態制劑以及除臭劑。酶制劑能有效降解飼料中抗營養因子如植酸、單寧、胰蛋白酶抑制劑因子,補充動物的內源酶。添加酶制劑可以使存在于細胞內的蛋白質、淀粉等大分子營養物質釋放出來,被動物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如植酸酶在適宜的條件下可將植酸磷鹽分解釋放出無機磷。
微生態制劑能夠有效促進機體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可以減少氨和其它腐敗物質的過多生成,降低腸內容物和糞便中氨氣含量,使腸道內容物中甲酚、吲哚和糞臭素等的含量減少,具有保健、促生長、無毒副作用和減少糞便臭氣等特點。有益微生物在體內可產生各種消化酶,從而提高飼料轉化率。微生態制劑能直接參與含氮物質的代謝進而影響礦物元素的代謝,減輕礦物元素對環境的污染,特別是對減輕糞便的N、P污染物的量有顯著作用,并且還有提高飼料采食量和飼料轉化率、清除糞便臭味等多種功能。
除臭劑主要有絲蘭提取物、沸石、硫酸鈣、氯化鈣和苯甲酸鈣。絲蘭屬植物是生長在美國西南部的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得克薩斯到墨西哥北部高原干燥地帶上的野生植物,絲蘭屬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是絲蘭皂角苷,它含有特殊的皂角苷表面活性劑和尿素酶抑制劑,能阻斷尿素酶活性,減少氨的產生,可與氨、硫化氫、吲哚等有毒害氣體結合,從而起到控制惡臭的作用。同時絲蘭屬植物提取物與腸道微生物有協同效應,有利于營養物質吸收。沸石是天然的除臭劑,內部有許多孔穴,能產生極強的靜電吸附力。將其添加到飼料中或撒蓋在糞便及禽舍地面上,或作為載體用于礦物質添加劑均可起到降低禽舍內溫度和氨濃度的作用。同時,它可交換吸附肉雞消化道內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
3.3對養殖場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與布局
養殖場應建在遠離居民區、學校、工礦企業和醫院且排污方便的地方,建場時應考慮農牧結合和生態環境效益以及糞便污水的處理與利用。糞池、堆肥點應選擇有利于排放、運輸或施用之處。規劃時可考慮利用場區內的綠化減少禽場臭氣、改善禽場內的小氣候。
新建、改建或擴建的養禽場應實現生產區、生活區管理相隔離,污水與污物傳送系統分開,雞舍、糞便及污水處理系統要防滲漏。使用先進養殖設備,通過使用乳頭式飲水器、料線、刮糞機和雞舍環境控制儀等設備,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根據區域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建設養殖小區,即養殖產業集聚,這樣便于糞便的規模化處理也便于養殖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養殖業的收入,降低成本與風險。規劃應從多方面人手且應該是從養殖場的建設到廢物處理及再生資源商品化的全程規劃,布局要注意選址,做到科學合理。
4、展望
肉雞產業的快速發展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雞肉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肉類消費品種。但是,肉雞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引起了人民及有關部門的密切關注。目前我國在肉雞養殖廢棄物治理和無害化處理技術上仍相對滯后,各地及各養殖場間情況差異較大,尚難以有適合全國各地的處理技術?梢灶A料,肉雞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是今后的發展方向,將對肉雞產業可持續發展及環境污染治理產生積極的影響,飼料顆粒機、秸稈顆粒機是養殖戶們養殖肉雞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