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蝦的總養殖量不斷上升,與之相配套的上游端——蝦飼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各飼料生產企業對現有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不斷尋求改進措施以提高產品質量,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1、
顆粒機前端工藝的重要性
由于蝦特有的采食習性,使得蝦料的制作工藝完全不同于一般的顆粒飼料。其中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對飼料在水中的耐溶解性要求高。目前的養殖水平要求飼料在水中的耐溶解時間達到2h以上,在不添加任何黏合劑的情況下,采用以往的生產工藝很難做到,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和完善,現已能達到10h。
通過對硬顆粒蝦料生產過程的不斷分析和總結,顆粒機制粒以前的設備配置和工藝是生產優質蝦料的關鍵點之一。在此之前,很多蝦料生產線對顆粒機后端工序的關注度遠遠超過前端工藝,這是蝦料生產中的誤區之一。實際上,與后端設備及費用的投入相比,前端工藝的完善可在很大程度上簡化后端工序,因此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端工藝的關鍵點之一是制粒前的待制粒粉料的調質,此是所有要點的重中之重。現行蝦料生產線絕大部分在這個關鍵點的配置上表現出明顯的不足,少數在配置上合格,但由于使用操作不規范,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工藝效果。改進后可使產品質量得到提高,從而降低生產綜合成本。
2、調質工藝的改進
2.1改進原理
影響顆粒機調質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3個變量要素為溫度、水分和時間。前2個要素相對容易達到生產蝦料的要求,最后一個要素——時間是很多蝦料生產線的技術壁壘。由于顆粒機調質系統特有的工作環境約束,通常遇到的問題是調質時間不足,尤其是對蝦料生產而言,是每一條生產線都面臨的難題。目前,延長調質時間的常用方法是不斷的增加調質系統的總長度或配置雙軸差速調質器。但仍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生產中,調質器(包括DDC)在正常工作時,其內部被調質物料的充填系數均偏低,調質器的效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實際的調質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通過提高調質器的充填系數,就能盡量使效能利用最大化,從而提高物料的調質質量,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并降低成本。
2.2改進方法
將現行水平安裝的每層調質器改為進料端低出料端高的形式,使之與水平線形成一個夾角,然后再將相互軸線相交的每層調質器重新聯接起來即可。從理論上說,每一層調質器與水平線的夾角在一定的范圍內越大,則調質器內的充填系數越大,因此越有利于提升產品質量。但在實際運用中,必須與其它配置相平衡,建議夾角控制在15°~20°。之間。在確認調質器的傾角大小時,需特別注意兩個方面:①調質器主軸在旋轉攪拌并沿軸的方向輸送物料時,其自身會受到物料的反作用力——軸向力。當調質器軸線開始傾斜時,此軸向力將會隨著傾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調整調質器軸線傾角前,首先需檢測調質器原低端軸承及軸承座是否有能力承受這一額外增加的軸向力,若超出承受范圍,則需先強化調質器低端軸承座以及軸承承受軸向力的能力,然后再傾斜調質器。否則極有可能損壞調質器。②工藝改變前,在設備滿負荷工作且調質器正常運行的條件下,測定調質器驅動電機的電流,若電機功率仍有較大的裕度,則可暫時不更換電機,待工藝變更后再實測變更后的工作電流。如果未超過電機允許的電流值,則直接使用原配套電機,否則需重新選擇與之匹配的電機。
3、小結
工藝改進后,會影響調質系統的總體布局,使之外觀不足。另外,新的工藝布局雖然沒有延長調質器的總長度,但卻需要占用更大的空間,因此會限制某些現行的生產線進行改進。但是,實踐證明,通過上述方法改進生產工藝后,待制粒粉料的調質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對蝦料的制粒效果有明顯的改善,生產出的蝦料在外觀和內在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生產成本明顯下降。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的顆粒機、飼料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是養殖戶們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