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質能資源豐富,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僅可解決農民的增收和“三農”問題,還可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視,我國的生物質能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就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提出建設性意見。
兩會期間,張建龍代表向大會提交提案,建議大力發展農林生物質能源,維護國家能源安全。
為更好推動我國農林生物質能源發展,張建龍建議: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有關部門參與,在全面摸清資源底數和項目建設情況的基礎上,組織開展規劃研究,編制農林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指導農林生物質能源產業科學發展。逐步完善扶持政策,國家在貸款財政貼息、稅收優惠政策、補貼激勵措施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培育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林生物質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支撐,加快推廣應用基本成熟的農林生物質能源技術。強化市場監管,組織研制農林生物質能源產品技術標準與規范,加強標準認證管理,建立農林生物質能源行業監測平臺和服務體系,引領我國生物質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
3月7日,李曉鵬代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盡管生物質發電產業長遠發展應該逐步擺脫補貼、走向市場,但現階段綜合考慮行業屬性、發展階段以及環保壓力等因素,扶持政策不宜作重大調整,而應堅持“穩補貼、穩發展、穩預期”的總體思路,謹防政策轉向過猛,傷害行業發展根基甚至影響環保攻堅戰。
具體建議,第一,繼續保持生物質發電支持政策,優化支持方式,給市場穩定預期。一是繼續發揮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及電價補貼的激勵作用,建議相關基金對生物質發電企業支持政策延續到“十四五”期間。二是明確過渡期后生物質發電產業扶持政策,建議“十四五”之后由國家層面設立用于支持生物質發電發展的生態環保類基金,支持行業平穩發展。三是增加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行業升級的專項資金,支持科技研發、標準制定、示范工程、標桿企業,開展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的重大科技攻關和政策體系研究。
第二,加大金融創新和多元投資的支持力度。一是研究實施可再生能源補貼應收賬款的保理業務或資產證券化業務,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二是探索村集體、農村經濟組織等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相關項目投資,更好地發揮生物質能利用在扶貧和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
今年兩會上,徐國權代表就過去的一年如何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脫貧工作,真正讓三農走向新時代,提出了在我國北方地區城鎮居民供熱開展“生物質替代燃煤”的建議。
當前,燃煤導致的污染物排放給環境造成巨大壓力,“生物質作為‘零碳’和低排放的清潔能源,是取代燃煤最經濟的選擇。”徐國權代表建議,將秸稈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與城鎮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在利用農村地區生物質資源的同時,實現產業扶貧與污染治理的雙重目的。
針對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成本高于煤供熱成本這一問題,徐國權代表建議參照煤改電,煤改氣的補貼政策,政府出臺扶持政策,開展“以獎代補”,將補助資金補給運營企業,使生物質供熱成本與目前燃煤集中供熱成本基本持平,減輕供熱企業負擔,推動生物質供熱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阜陽市委主委、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總工程師吳永利稱,目前已找到一種讓秸稈變廢為寶的新技術——生物質氣化高值化技術,他建議應盡快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讓新技術在全國推廣。
具體建議,一是在國內進行生物質氣化高值化項目示范,政府牽頭組織開展相關項目推介會等加以推廣;二是引導孵化相關企業規模化(上市)發展,對申請農林廢棄物方面專項資金補貼等予以支持,對氣化關鍵裝置、生物質燃氣燃燒關鍵技術研發過程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三是農業部門就生物質炭基復合肥的應用成立專門的推廣機構,劃撥相關土地進行專門的推廣,實現我國的化肥零增長及土壤品質的提升;四是項目落地建設過程中在土地、交通運輸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和支持;五是鼓勵科技創新,盡快落實燃煤耦合生物質氣化發電相關補貼政策。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陳義龍代表建議,加快推進我國縣域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多元多態清潔能源。
陳義龍稱,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城市污泥、城鎮居民生活垃圾等為燃料的多元多態清潔能源工廠供應體系的技術標準及商業模式,完全具備在我國縣域全面推廣并加快發展的條件。目前,只要政府相關部門快速制定更加完善的產業政策,支持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我國將會培育出縣域經濟在綠色低碳、生態環保領域的新的經濟增長極,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將會誕生,其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巨大。
陳義龍建議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力度支持該領域創新,支持以農作物秸稈為燃料的生物質發電廠改造升級為多元多態清潔能源工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助力我國清潔能源產業“領跑”世界!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認為,以秦嶺-淮河作為南北供暖分界線是不科學的,建議啟動南方供暖。
周洪宇代表進一步解釋說,南方冬季采暖的燃料能源供給主要分為三個大類:傳統化石能源(煤油氣電),新能源(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風能),循環經濟能源(工業余能、梯級利用、固體廢棄物、入侵生物)。目前南方地區取暖燃料基本上還是電力用能,可以將以傳統化石能源即煤油氣電為主逐步調整為依托新能源和循環經濟能源。我國南方地區的新能源和循環經濟能源的資源稟賦相對于北方地區是比較豐富的,尤其是新能源中的生物質能源(如秸稈等),完全有條件進行大規模開發利用。周洪宇代表建議,發改委、住建等部門在規劃建設南方集中供暖工作時應積極考慮利用新型清潔能源,減少對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能耗、減少污染。
谷樹忠代表認為,雖然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前景廣闊,但是目前該行業發展已陷入困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難題:一是電價補貼嚴重拖欠,生物質熱電企業瀕臨破產。二是不合理地參照燃煤的超低排放標準,使生物質熱電排放“被”超標。為促進農林生物質發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谷樹忠代表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是建議由國務院統籌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等相關部委,設立農林生物質熱電專項發展基金,其資金來源可由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精準扶貧資金、霧霾治理資金等環保、扶貧資金共同構成,以確保符合規劃的農林生物質熱電項目補貼支付的穩定、及時發放。二是為農林生物質熱電設立專門的排放標準。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趙皖平代表提交了《關于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他建議政府轉變觀念,變引導為主導,盡快制定《國家生物質煉制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生物質煉制產業。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扶持生物質煉制產業的發展。要把生物質煉制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設立相應的機構,做好戰略規劃和布局,統籌領導全國和各地方秸稈等農林廢棄物資源的科學利用工作。
第二,研究出臺秸稈有機肥料的補貼政策。建議政府改變目前“撒胡椒面式”的現金補貼方式,改由國家和地方財政,通過供銷社系統和相關大型涉農央企,對生物質煉制企業所生產的含有土壤修復功能的有機碳能肥料進行統一采購,階段性的免費贈與農民使用或對農民給予實物補貼。
第三,設立國家生物質煉制產業引導基金和國家生物質煉制“產學研”合作聯盟。
上一篇:生物質廢棄物是如何進行能源化制粒的?
下一篇:生物質顆粒燃料成型技術的五個發展方向以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