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了,咱最撓頭的事解決了!”,“現在有了這新‘玩意兒’,它跑一圈,地里干干凈凈的,棉花柴都被它吞進肚子里,變成了碎秸稈,如果經過秸稈壓塊機、顆粒機加工成生物質顆粒容納了送到附近的電廠,那可就變成寶了。”
這新“玩意兒”就是正在地里作業的棉花秸稈收獲機。該機集棉花秸稈收獲→粉碎→收集于一體,目前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下一步將在全市主要產棉區全力推廣。
據夏津縣農機局明萬金局長介紹。2007年,夏津縣承擔了省級棉花秸稈收獲粉碎收集機械化科技示范項目,目的就是解決棉花秸稈收獲粉碎、收集、裝卸過程中機械化程度低的難題。以前棉花秸稈的粉碎收集,雖然擺脫了手拔肩挑,但收集、運輸、粉碎過程費時費力勞動強度大,粉碎時塵土飛揚環境惡劣,農民覺得不劃算,不少人把它一把火燒掉,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燒壞了土地加劇了土地板結,而且影響了秸稈的綜合利用、增加了棉農的植棉成本。為此,夏津縣農機部門組織技術人員,聯合我市華北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通過一年多的攻關研制,反復試驗,終獲成功,不僅受到眾多棉農的歡迎,還填補了國內空白。該機的研制成功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減少了污染,改善了環境,同時減少了棉柴的亂堆亂放現象,有效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據實地測算,每hm2棉田至少可收獲碎秸稈22.5m3,按現在市場最低收購價35元/m3,除去人工、燃油、運輸等成本,每公頃可獲純利525元,此機械的大量推廣普及應用,將起到明顯的節本增效作用,同時也將為棉農、桔稈收購商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