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粒機(也稱“
顆粒機”)理的研究對提高制粒機的性能很關鍵,文獻對環模制粒機的制粒機理進行了分析。下面將從制粒機的生產率、使用壽命和能耗入手,對制粒機理進行研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環模制粒機主要由顆粒制造器、調質器、喂料器、調節機構及潤滑系統組成。
環模制粒機的工作過程是:物料從喂料器喂入,在調制器中調質之后進入顆粒制造器中,通過環模和壓輥的相互運動,將物料從模孔中擠壓出來,并由切刀將柱狀顆粒切成理想長度。環模在主電機的驅動下以一定的速度旋轉,物料由導料機構送入環模與壓輥之間的空間,由于環模與物料之間的摩擦力和物料與壓輥之間的摩擦力使得壓輥旋轉。隨著環模和壓輥的旋轉(經過受力分析,可知環模和壓輥的旋轉方向相同),物料被擠壓入環模上的模孔中,當擠壓力大于模孔對物料的摩擦力時,物料從模孔中擠出,形成條狀物料,最后被切刀切斷形成顆粒狀物料。
根據物料在擠壓過程中的不同狀態,很多書籍中將壓制室中的物料分為三個區:供料區、變形壓緊區和擠壓成形區。
供料區:基本上沒有外力作用在物料上,隨著環模的旋轉,物料緊貼在環模的內圈上,受到離心力,物料密度比較小。
變形壓緊區:隨著環模、壓輥的旋轉,物料進入變形壓緊區,由于受到模輥的擠壓作用,物料之間的空隙逐步減小,物料之間的接觸表面積增大,物料逐步被壓實,產生不可逆變形,密度增大。
擠壓成形區:模輥間隙在擠壓成形區最小,因此物料在這個區受到的擠壓力最大。物料進入擠壓成形區之后,接觸表面積進一步增大,產生了較好的粘接,密度進一步增大。當物料受到的擠壓力超過了模孔對其的摩擦阻力時,物料被壓入模孔并從模孔中擠出,形成物料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