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育種理論在肉雞育種中的應用,肉雞生產水平不斷提高,肉用仔雞的生長速度每年遞增1.0%~1.5%.肉雞從出殼到上市的生長周期越來越短,優質肉雞的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速度快,生產周期短,再加上高密度的集約化、專業化養殖的推廣和普及,只有供給高蛋白、高能量的全面配合飼料,才能滿足機體維持生命和進行生長的需要。那么什么樣的飼料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呢?
1、能量與蛋白質的平衡
肉雞進行生命活動,必須有一定的基本能量。能量以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為來源。但是,蛋白質不僅是構成體細胞的基礎物質,而且是構成各種功能酶和激素的原料。所以,僅把蛋白質作為能源使用,是極大的浪費。
肉雞攝取飼料主要是為了滿足必要的能量。當能量得到滿足時采食即停止。如果日糧中能量不足,則要分解蛋白質來滿足對能量的需要,而造成蛋白質的浪費。但能量過高時,雞采食量減少,又會造成蛋白質不足,影響生長。因此,飼料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必需營養物質的含量,應與飼料中能量的比例適當,才能達到耗料少、增重快、產蛋多的目的。
雞的采食量除與飼料中代謝能有關外,舍內溫度對能量需要的影響很大。在適溫下變動最小,但在低溫下能量需要明顯增加,必須引起注意,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飼料
顆粒機、
秸稈顆粒機專業壓制顆粒飼料,顆粒飼料是養殖戶們很好的選擇。
2、蛋白質與氨基酸的平衡
動物體細胞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雞體蛋白是由飼料蛋白轉化而來的。所以,能否經濟而有效地利用飼料蛋白質是養雞成本高低的關鍵。
蛋白質是一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在體內經水解形成多種氨基酸。因此,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所謂飼料蛋白質的品質好,是指日糧中蛋白質含有雞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而且比例適當;品質差,則表明蛋白質中所含氨基酸不全面或比例不當。因此,蛋白質的生物價并不決定于蛋白質的含量多少,而決定于它的利用率高低。只有各種必需氨基酸平衡,才能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氨基酸種類很多,但構成蛋白質的約20多種,其中有半數雞體內無法合成或合成不能滿足需要,必須由飼料供給,這樣的氨基酸稱必需氨基酸。如果必需氨基酸攝取量不足,就難以發揮雞的生產能力。
據試驗,在含15%粗蛋白的日糧中添加蛋氨酸增重效果極顯著(P<0.01),添加賴氨酸對雞雖有促進生長作用,但不顯著(P>0.05)。很多試驗表明,通常飼料配合中,蛋氨酸或蛋氨酸加胱氨酸下在體內有協同作用)為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其次為賴氨酸與色氨酸。所以,在配制日糧時應盡量滿足上述3~4種氨基酸。
兩種以上蛋白質混合使用,比各自單獨飼喂的營養效果要好。這是由于天然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幾種飼料配合使用,可以取長補短達到平衡,提高利用率。
3、鈣磷需要量及比例的平衡
鈣與磷都是骨的主要成分,雞體內礦物質總量的65%—70%是鈣和磷的化合物。骨骼中的鈣占全身總量的99%,其余1%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及其他組織中。鈣對蛋殼的形成、血液的凝固以及與鈉、鉀一起保持心臟、肌肉、神經的正常機能與體內酸堿平衡等都起很重要的作用。骨中磷占全身磷的80%,在雞體無脂物中占0.8%,大部分呈有機狀態,與各種代謝有關。它是核酸、高能磷酸、磷蛋白、磷脂、磷酸肌酐、磷酸己糖的成分。血液中也含部分磷。
配制日糧時,除應注意滿足鈣、磷的需要外,還要按飼養標準注意鈣磷的適當比例。因為磷的吸收與鈣在飼料中的存在量關系很大,如果日糧中鈣磷比例不適當,或者呈結合狀態,不易溶解,就會使吸收量降低而發生缺乏癥。鈣含量過多,既對雛雞生長有害,也影響磷、鎂、錳、鋅等元素的吸收。
一般情況下鈣磷比例,肉雞以1.1~1.5:1為宜,產蛋雞以5~6:1為好。
雞對植酸磷的利用率較低,雛雞約30qo.產肉雞約50%;而無機磷可100%利用。因此,日糧中必須補充一部分無機磷,在日糧中缺少魚粉時尤應特別注意。
4、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平衡
大部分微量元素是激素和酶的成分,與維生素同樣是物質與能量代謝過程中的活性物質,對調節體內物理化學反應和滲透壓,保持體液酸堿平衡及機體代謝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雞與家畜相比,消化道內微生物少,大多數維生素體內不能合成;有的雖能合成,但不能滿足需要,必須從飼料中攝取。標準中所列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數字是需要量,在應用時應根據雞群生態、環境、飼養條件以及疾病等情況酌情增加安全用量。可把標準中所列維生素數值作為添加量,把飼料中的含量作為安全用量。對于微量元素,應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和飼料來源酌定,但微量元素添加量不能超過標準,否則會引起中毒。
5、動物性飼料與植物性飼料的平衡
配制家禽日糧時,要注意動物性飼料與植物性飼料的搭配,以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常用的動物性飼料有魚粉、蝦糠、血粉、蠶蛹等,也可用鮮魚、蝦、蚌肉、蚯蚓等代替。動物性飼料的作用主要是平衡必需氨基酸,改變飼料中脂肪酸組成,影響飼料代謝能值和維生素的平衡以及對腸道內細菌群繁殖發生影響,而且含有所謂未知生長因子。配制日糧時,魚粉含2%~5%即可,最多不超過7%,其他動物性飼料也以不超過10%為宜。
另外,粗纖維含量限度和日糧中的其他營養物質在肉雞生產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雞體溫高、生長快、物質代謝旺盛,因此,比其他動物需要更高的營養水平。還由于雞沒有牙齒,完全靠肌胃中的砂石來磨碎食物,又由于腸道短(食物通過的時間亦短1.而且盲腸對飼料的消化作用不大,所以雞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較低。若纖維過多,營養水平與雞的生理特點便不相適應,影響其他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造成飼料浪費。但纖維過少時腸蠕動不充分,雞沒有飽食感,易發生惡食癖等。雞日糧中粗纖維含量應在2.5%一5%為宜。水占雞體的60%~70%.對消化、吸收、代謝、調節體溫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供給清潔適量的飲水。雞的飲水量受氣溫、濕度、體重、產蛋率、飼料成分及限喂情況等因素的影響。
食鹽能提供雞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鈉離子和氯離子。配制日糧時,應把魚粉含鹽量考慮進去,以防食鹽過量,造成中毒。
優質肉雞的整個生長過程中自由采食的時間越長,長得就越快,飼料利用率就越高,經濟效益才會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