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稈燃料發電的國家。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以南的阿維多發電廠建于上世紀90年代,被譽為全球效率最高、最環保的熱電聯供電廠之一。而在這座現代化的電廠里,最引人注目的既不是造型獨特的梯形廠房,也不是現代化的發電設備,而是在燃料庫房內堆放整齊的秸稈。農民收獲糧食后,把秸稈賣給電廠,阿維多電廠每年燃燒15萬噸秸稈,可滿足幾十萬用戶的供熱和用電需求。由于和煤、油、天然氣相比,秸稈成本低、污染少,可稱得上電廠最劃算的一筆買賣。此外,秸稈燃燒后的草木灰還可以無償地返還給農民作為肥料。使用秸稈發電,電廠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百姓享受了便宜的電價,環境受到保護,新能源得以開發,同時還使農民增加了收入,串聯起了一個“黃金圈”,這個意義上,秸稈不是“寶貝”又是什么呢?
美國有24個農業州,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稈需要處理。根據美國農業部的一項統計資料,全國每年能夠收集起來的小麥秸稈就多達4500萬噸,僅占當年所有小麥秸稈的50%。秸稈燃料在美國的用途很廣,可用作飼料、手工制品等,有的地方還用來蓋房,將整捆的秸稈高強度擠壓后填充新房的墻壁。但最近記者在紐約采訪時發現,只要一提起秸稈的綜合回收利用,幾乎所有的被訪者都會提及有關秸稈與纖維素乙醇的提煉問題,這可以說是秸稈綜合回收利用在美國的最新發展。美國確實加大了秸稈綜合回收利用的研發力度,極力推動可再生能源事業的發展。美國能源部的網站上明確指出,小麥秸稈是可再生生物能源的一個重要來源,農作物秸稈可以經過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壓制成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成型燃料是未來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最佳的選擇,有因為其生產原料的可再生性,所以現在被大為的推廣使用。
在美國,新興的替代燃料特別是生物燃料的開發利用,得到了聯邦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興趣。今年6月11日,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聯合發布聲明,由農業部出資1400萬美元、能源部出資400萬美元,共同設立一項基金,資助有關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及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根據“美國可再生燃料協會”提供的數據,美國目前有116個乙醇提煉廠家,每年可以生產59億加侖的乙醇,另外還有81個新廠家正在建造之中。美國最近成立了一個名叫“美國生物燃料委員會”的機構,其使命就是鼓勵美國的消費者、企業與地方政府更多地使用生物燃料作為替代燃料。在美國,每生產1加侖乙醇,可以得到51美分的政府補貼。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以北60公里處的農業區。這里以耕種玉米、小麥和養牛業為主,高速公路兩旁到處可見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這里每年5月播種玉米,一般到10月收獲。如果把玉米作喂牛的青貯飼料,那就要提前于9月收割。玉米收割機連玉米稈帶玉米穗一起收割,邊收割邊把玉米穗和玉米稈同時切碎,然后運送到農場儲料罐儲存,儲存期可達一年。10月份玉米已經成熟。收割時,玉米收割機一邊收割一邊把玉米稈切碎,切碎的玉米稈作為肥料返到田里。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官員介紹,目前日本秸稈的主要處理方式有兩種:混入土中還為肥料,以及作粗飼料喂養家畜。根據近年統計數據,稻秸稈最多的是翻入土層中還田,約占68%;其次作為粗飼料養牛的約占10.5%;與畜糞混合做成肥料約占7.5%;制成畜欄用草墊約占4.7%;一小部分難于處理的秸稈就地燃燒,約占4.1%。
目前,日本正在積極挖掘秸稈的燃料轉化潛力。有官員表示,當務之急是開發出利用植物纖維的生物燃料,避免影響糧食供應價格。對于燃料和糧食都依賴進口的日本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據悉,日本地球環境產業技術研究機構(RITE)與本田技術研究所,共同研制出從秸稈所含纖維素中提取酒精燃料的技術,向著實用化邁出一步,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木屑顆粒機、秸稈顆粒機專業壓制玉米秸稈顆粒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