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燃燒秸稈,政府可謂是恩威并舉:一方面加大懲處力度,另一方面不厭其煩地告知農民秸稈再利用好處多多。但是,作為當事者的農民卻仍存僥幸心理,一如既往,照燒不誤,大有烽火遍地的勢頭。面對這樣一種狀況,我們不禁要問:禁止燒秸稈的文件十多年前就已頒布,為何今天仍然屢禁不止?農民堅持燒秸稈究竟為什么?
通過了解我們發現,事實上,農民不是不知道燒秸稈不好,而是沒有辦法。工業向農業的侵占,使得農民沒有能力處理秸稈這種農業垃圾。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不是有些工業機構收購秸稈作原料的嗎?但是,只要稍稍了解下當前秸稈市場的行情就會發現,價格天平嚴重偏向工業,秸稈才幾分錢一公斤,農民如果響應政府號召不燒秸稈,而是把它收起來賣給工業機構,基本上毫無利潤可言,且還要賠上一筆運輸費,F實的問題很明顯,處理秸稈要花錢,讓農民自己當冤大頭花這筆錢,農民肯定不干,農作物秸稈可以經過秸稈顆粒機、秸稈壓塊機壓制成生物質成型燃料,這樣做不僅可以做到秸稈的綜合處理,而且還可以是老百姓增加入手,真是一個好辦法啊。
在目前的市場和政策環境中,燒秸稈對農民有好處,對城市環境沒好處?梢赃@么說,禁燒秸稈的最大受益者是城市和社會,那么,這個受益群體是否應該替農民支付相應的成本?答案不言而喻,否則,所有成本都讓農民承擔,他們當然心里不舒服。秸稈再利用有很多好處,者不可否認,但是,大多數秸稈再利用都是工業方式,都把好處留給了工業,農民沒有收益當然也就沒有積極性。僅僅依靠行政手段,既耗費財力,又缺乏實際效果,還造成農民與政府的矛盾。
因此,在我看來,要從根本上解決燒秸稈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讓收益最大的城市和工業向農民實行一部分補貼,改變農民在燒秸稈問題上的成本核算。補貼確實要花錢,但補貼所花的錢可以讓農民在處理秸稈問題上朝著綠色環保方向發展。再說,當下很多國家都采取了對農業的補貼政策,中國農民奉獻了幾十年,城市和社會怎么就不應該給他們相應的回饋了?事實上,中央及地方政府與其一遍遍地發通知嚴厲落實禁燒政策,不如考慮如何從財政中拿出一點錢,讓農民主動不燒秸稈,而且還能享受秸稈再利用的眾多好處。
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專業處理農作物秸稈廢棄物。